过渡金属氧化物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类酶性质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化学组成复杂、晶体结构特殊、阳离子价态多样、在自然界储量丰富等特点,近年来在锂离子电池、电催化、燃料电池等能源转换与存储领域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在人工模拟酶催化领域,由于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特性、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过渡金属氧化物基材料也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通常,类酶反应的活性与催化剂的表面积密切相关,即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催化活性越高。基于这种考虑,我们选取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作为类酶催化剂开展本论文的研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长径比大、柔韧性好、孔隙率大、易于构筑特殊结构与形貌,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基纳米材料结构稳定、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是良好的类酶催化材料。本论文中,我们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结合高温煅烧、晶格掺杂、电化学沉积等方法,制备了三种过渡金属氧化物基纳米纤维材料,并对其类酶催化性质进行研究,主要涉及类过氧化物酶及类氧化物酶方面,并进一步将其应用在过氧化氢、亚硫酸根、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的检测中,三种材料均性质良好且检测限较低。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利用静电纺丝、高温煅烧、结合晶格掺杂技术制备了Mo掺杂的Co3O4中空纳米纤维,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当掺杂Mo的摩尔分数小于5%时,Mo全部掺杂进Co3O4的晶格,且未改变Co3O4的结构。之后,我们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掺杂对其类过氧化物酶性质的影响,发现当掺杂Mo的摩尔分数为2%时,其催化性质最好,并最终将其用于生物检测过氧化氢和半胱氨酸,检测限分别低至0.57μM和24.2 nM,与同类型的检测体系相比,检测限较低,性能良好。此外,该检测体系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2)利用静电纺丝结合高温煅烧技术制备MnCo2O4中空纳米纤维,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该双过渡金属氧化物中空纳米纤维的催化性质优于对应的单过渡金属氧化物Co3O4和Mn2O3纳米纤维,研究了不同形貌及不同煅烧温度对该材料的类氧化物酶性质的影响,找到纺丝液浓度和煅烧温度的最优条件,并将性质最优的MnCo2O4中空纳米纤维用于检测亚硫酸根和半胱氨酸,检测限分别为27.9nM和34.3 nM,与同类型的检测体系相比检测限较低,性能良好。并且,该系统的检测选择性很高,不受亚硫酸根和半胱氨酸常用环境下的共存离子的干扰。(3)利用静电纺丝结合高温煅烧技术制备碳纳米纤维(CNFs),将其作为电极,通过电化学沉积及煅烧的方法将MnCo2O4.5纳米片负载在其表面,制备了CNFs/MnCo2O4.5复合纳米纤维,进而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材料的类氧化物酶性质,证明该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质要优于单一组分的CNFs和MnCo2O4.5纳米片,考察了不同电化学沉积时间对催化性质的影响,并将其用于检测亚硫酸根和抗坏血酸,检测限分别为15.9 nM和50 nM,与同类型的检测体系相比检测限较低,性能良好。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应用到了诸多领域,推动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不断进步。RGB-D相机以其轻量便捷、性价比高的优势,在室内
根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数据存储需求将会达到44ZB的规模。如今,每一天的每一分钟,会有2.04亿封邮件发布,Google会产生400万条搜索,Facebook会有246万Bit的内容信息分享。对
行人重识别对公众安全监督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而过拟合问题是制约行人重识别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有效的解决方法主要是数据增强和正则化。前者
在对海洋探索的过程中,由于水下环境恶劣,人类不能直接完成深海任务,水下潜器凭借其灵活性和自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水下潜器应用范围的扩大,控制策略研究逐渐成为水下潜
目标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方法的研究一直被紧密关注。在传统的方法中通过建立复杂的模型,根据图像的纹理、光照等特征进行定位和分类,存在泛化性差、计
超分子组装体是组装基元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有序结构,由于非共价键具有较低的能量,赋予了组装体动态-可逆性。因此,超分子组装体普遍具有刺激响应性和环境适应性。超分子组装
太赫兹(Terahertz,THz)波是一种频率介于微波和远红外波之间的电磁波,频率范围为0.1THz-10THz。近几年THz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都得到飞速发展,并在传感、生物医学成像、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对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需要以逆变器作为接口设备,因
教师领导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个人的知识,思想与行为对学生施以的综合影响力。在课堂内外,教师通过个人的领导行为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在这个过程
随着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移动网络设备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人们在海量的数据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推荐算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