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禄与中国新学制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test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教育改革新旧交汇期,五四运动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对民主和科学的倡导,促使人们反思新式教育举办以来所存在的问题。美国学者杜威等访华,传播新教育理论,留学生的回国带来了不同的思想和主义,都给教育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其时,学制改革的呼声愈发热烈,各地的教育组织开始思考教育的变革,并联合起来为新教育的发展提出可行的方案和建议。全国教联会作为制定新学制的中坚力量,在五四运动前后举行了多次会议,甄选各地议案,从而于1921年确定了新学制草案。  孟禄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专家,对于中国教育的认识和研究热情由来已久。1921年,他在访华期间参加了第七届教联会,提出草案的制定应基于实地考察等建议。孟禄走访了我国九省十八个市,参观学校及其他机关二百余处,指出我国应该注重民治主义教育、发展科学教育,并对职业教育的目的、途径和实施方法提出建议。孟禄对新学制草案的评价和建议对后期新学制的建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新学制带有浓厚的美国式教育色彩,整个学制富有灵活性和伸缩性;新学制注重儿童的个性和智识的发展,将升学和职业综合考虑,对地方实行分权,因各地情形不一,允许在学制和课程的设置上进行调适;同时,为普及义务教育,设置各类学校,促进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出台,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的设置均考虑到其时代性、社会性和实用性,注重儿童的自由发表,联系生活实际,教授法中也以启发法和设计法取代讲演为主的方式。孟禄对新学制的建议,包括课程方面根据生活需要培养科学人才,注重职业预备的设置以及儿童自动创造力的培养全都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学科中。
其他文献
本文是在对初二英语教学中使用微视频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来探索初二英语教学中使用微视频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现行的英语教学,是否对学生听、说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职业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为区域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