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腐植酸螯合铜的制备及其在水稻育秧基质中的应用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60%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水稻的生产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水稻生产过程中,水稻纹枯病经常发生,且很难被控制,严重时可导致减产60%70%。另外随着科技进步,机械化的育秧工厂应运而生,但在育秧基质的制备过程中,发现直接用土作为基质,取土困难,导致土壤被破坏严重,土壤养分失衡等问题日趋严重,不利于水稻生产。配制专用基质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具有改良促生功能的活化腐植酸和抑菌功能的铜离子相结合,制备了腐植酸螯合铜,并通过XPS,SEM,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合不同材料的理化性质,研究了以不同配比的草炭、菇渣、当地表土、蛭石、珍珠岩、有机肥、脲甲醛、磷矿粉、钾长石粉、粉煤灰、七水硫酸锌、硫酸为原材料的新型基质,并筛选出最适配比的水稻育秧基质。最后设计不同比例的最佳螯合条件下活化腐植酸螯合铜添加于最适配比基质中,制备出可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促进水稻生长的多功能新型水稻育秧基质,为今后水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腐植酸活化处理,增加了其中的活性小分子物质和水溶性腐植酸的含量,将100mL,0.2mg L-1的活化腐植酸分别与20mL,0、0.001、0.01、0.1mol L-1的五水硫酸铜混合,在35℃恒温震荡箱内以150r/min震荡24h进行螯合反应。结果表明,活化腐植酸螯合铜(Cu-WH)中Cu(II)与腐植酸的含氧官能团进行了结合,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螯合量也在增加,其中添加0.1mol L-1铜离子的活化腐植酸螯合铜(Cu3-WH)的螯合程度最高。在水稻秧苗上接种纹枯病,分别在感染后1、3、5d使用Cu3-WH处理,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率分别为90.54%、78.96%、66.31%,明显优于商业杀菌剂。(2)通过对基质理化性质、秧苗生长各项指标的分析,并以传统基质为对照,对不同配比的基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8处理:42.5%草炭、8.5%当地表土、17%蛭石、17%珍珠岩、8%有机肥、7%辅料(脲甲醛:磷矿粉:钾长石粉:粉煤灰:七水硫酸锌=0.8:10:20:20:0.5),与当地土壤和商业育苗基质相比,其壮苗指数分别增加了68.75%和35%,根毛数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也有了明显增加。筛选出的新型育苗基质一次性配制能满足水稻苗期所需养分,且符合机械化插秧标准。(3)将不同比例的Cu3-WH添加到最适配比育秧基质中,并应用于水稻育苗。结果表明,随着Cu3-WH的用量的增加(2%10%),改善了基质的理化性质,其最大持水能力分别为107.4%、114.8%、118.7%和125.5%,15d后仍分别保留了7.4%、9.5%、14.2%和15.1%的水,有效的提高了水分利用率。通过测定水稻生长指标,表明适宜Cu3-WH的添加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了养分的吸收,刺激作物生长,从而有效的改善了水稻秧苗的生长;与未添加Cu3-WH基质相比,8wt%Cu3-WH处理的基质分别提高了株高、茎基部宽、鲜重和叶绿素含量19.23%、35.91%、14.52%和42.85%;另外,8wt%Cu3-WH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水稻秧苗的SOD活性、抗逆性以及抑制病菌的能力等。
其他文献
移动机器人的目标识别与定位对移动机器人的环境认知、目标跟踪、路径规划都十分的重要。相比于传统的视觉系统,全景视觉系统成像范围大,视野宽阔,获取到图像既包含位置信息,
作为一种特殊提问类型,问题链是一种极具有效性、逻辑性的系列问题的串联。巧用问题链被证明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方式,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思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关注点。这一技巧恰恰是大部分教师亟待改进的教学技能,更是新手老师面临的难题。因此,本研究借助“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新型教育学研究范式,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迭代分析、设计与实施的循环,来改进教育实践,使新手
2018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抢人大战',自进入2019年后仍在持续,且愈演愈烈。春节后,西安放出史无前例的'抢人大招':抢全国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及45周岁以下的几
今年中秋节单位放假,我没有出去旅游,而是待在家里看书。在读一本论述建国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史时,忽然觉得我现在居住的新房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与它之间有着
研究背景与目的:肌筋膜放松训练(self-myofascial release,SMFR)是基于对软组织施加压力而使用泡沫轴和其他小型手持工具进行的自我干预,旨在肌筋膜复合体中应用低负荷,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