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脑内环形强化病变是一种常见影像学表现。其中脑转移瘤、胶质瘤、脑脓肿三种病变最常见。三种病变强化后均可表现为以下近似影像学表现:中心低信号区、中间明显强化的环、周围程度不一的未强化低信号水肿带。三种病变又均可表现为颅内高压或局部颅神经损害表现。因而三者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而三种病变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明显不同。因此,准确及时的术前诊断对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病例随访以及预测病人预后至关重要。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脑内MRI环形强化病灶的研究报道较多,但至今,术前诊断正确率仍无明显提高。不确定病例和误诊病例屡见报道。其原因主要为以往研究多侧重于符合上述影像学特征的各种病变各自的影像学表现,针对病变间的鉴别诊断所作专题研究报道则较少。同时,人们还是习惯于从各种MRI征像上通过经验判断和主观臆测来对脑内MRI环形强化病灶作出诊断,结果是导致诊断准确率受诊断者的临床经验、诊断思维、心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寻找一种相对客观、科学、实用及诊断率较高的诊断思维或方法十分必要。最大似然法即概率判别法,它是将病变的各种征像进行量化分析,将不同病变各种征像出现概率转化为判别指数。将待诊断的病灶所具有的各种征像的判别指数相加,最后比较各种病变的判别指数大小,该病例属于分值较大组。本研究将MRI征像在不同脑内环形强化病变中出现的概率转化为相应分值,再根据不同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累计记分值的差异对病变类型进行判定,即鉴别诊断。 研究目的: 1.回顾性分析研究脑内环形强化病灶的MRI征像,总结脑转移瘤、胶质瘤以及脑脓肿三种病变影像学特点。 2.分析各种征像在脑转移瘤、胶质瘤以及脑脓肿三种病变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3.建立一种相对客观、科学、实用及诊断率较高的诊断思维或方法。 4.对常规阅片法、最大似然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诊断效能。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课题搜集整理了1998~2004年间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莱芜市人民医院)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现为脑内MRI环形强化病灶的病例180例。脑转移瘤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1~80岁,平均54岁;胶质瘤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76岁,平均39.86岁;脑脓肿60例,男20例,女40例,年龄7~70岁,平均26岁。1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0例经细针穿刺活检证实,14例经临床及影像随诊证实。 2.扫描设备及检查方法:设备为AIRIS 0.3T永磁性磁共振成像仪。180例全部使用头部正交线圈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平扫采用SE T1 WI(TRfFE 500ms/25ms)、FS T2 WI(TR/TE 4000ms/117ms)轴位扫描。层厚5mm、间距6mm。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国产(北陆)磁显葡胺,剂量为0.1mmol/kg体重,经肘静脉团注后行TlWI(TR/TE 500ms/25ms)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层厚5mm、间距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