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性困难救助等惠民政策,有效的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各项基本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在实施过程中,家庭收入及财产的认定难、调查难、取证难,始终是实施各项救助、保障政策,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难点问题,因此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十分重要。目前核对方式主要包括人工调查和信息核对两种,本文旨在研究信息核对中政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即民政部门通过与工商、税务、人社、金融机构等部门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全面评估困难家庭的的基本生活情况,确保困难群众能“应保尽保”,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救助和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客观凭证与科学依据,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首先阐述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与政务信息共享的相关概念,以及整体政府与无缝隙政府的理论基础。并基于理论基础提出实现政务信息共享的整体思路。又以烟台市为例,具体分析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成果与出现的问题,研究烟台市该领域政务信息共享的阻碍因素,介绍总结了美国、德国、新西兰等先进国家社会救助认定中政务信息共享的经验,以及上海、青岛、香港等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的相关先进做法。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设计与部门协同,优化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和完善该领域政务信息共享工作的措施与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他文献
历史文化名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价值,是人类聚落的延续,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近些年来,各地在推进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业过度发
乡镇政府居于我国政府结构的基层,是我国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推行的最前线,科学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用好人才这个第一生产力,意义十分重大。尽管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政府部门
档案工作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档案馆作为档案信息的保管、利用场所,是政府对外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其中,面向基层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县级档案馆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