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股东出于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逐,在管理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一些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导致公司股价向不利方向变动,使股票收益率低于正常水平,甚或使公司被特别处理、乃至退市,从而导致中小股东遭受严重损失。大股东违规行为带来的可能损失是中小股东在股票投资中所必须面对的一种金融风险,中小股东和监管者应对该风险的度量、评价、规避、监管、处置等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据此指导其投资与监管行为。因此,弄清楚大股东违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并对此风险做出准确评估,无论对广大投资者还是对监管者而言皆是当务之急。目前较成熟的针对大股东违规行为研究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基于“法与金融”的理论框架,重点研究不同法律体系对中小股东的保护程度、公司价值、所有权结构、资本流动等变量的影响机制等;二是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核心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但是,上述研究均未从金融风险的角度对大股东违规行为所带来的损失进行研究,无法为中小股东和监管者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与指导。借鉴已有研究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本文将大股东违规行为所导致的股票收益不确定性称为“大股东违规导致的股票信用风险”,简称“股票信用风险”,并尝试从金融风险的角度,对其内涵、特征、成因、影响因素、导致损失的机制、损失评估、监测指标、数量化度量模型与指标、防范和规避对策等方面进行探索:首先,本文从“股票信用风险”名称的起源出发,借鉴已有文献对“股票信用风险”进行界定,并从内涵和特征等方面讨论了“股票信用风险”这一名称的合理性;同时,对导致股票信用风险的大股东违规行为进行了分类,讨论其行为特征,为深入研究股票信用风险做准备;此外,为了借鉴债务性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方法,还对股票信用风险与债务性信用风险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其次,本文选取典型的大股东违规案例,以“欺诈三角”为起点对大股东违规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借鉴犯罪经济学模型的建模思想,构建出一个大股东违规获益最大化模型,推导出一系列关于大股违规行为影响因素的结论;随后用单因素分析、主成份分步Logit回归等统计方法对该模型得到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至此,本文依次使用了案例分析、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三种研究方法,找到了对大股东违规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建立了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建立股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奠定了基础。然后,本文从分析大股东违规行为引致投资者损失的路径出发,提出“违规导致股票价值下降机制”、“揭露公告机制”和“处罚公告机制”等几种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投资者损失的可能机制;通过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检验,找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际发挥作用的损失机制;并基于该损失机制,提出了股票信用风险引致投资者损失的评估方法。由此即可得到度量股票信用风险所需要的违规损失率及其分布特征。接下来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即构建股票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借鉴债务性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本文提出如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的方法:先对股票信用风险的违规概率和违规损失率进行估计,由此得到股票信用损失分布;再进一步得到股票信用风险的度量指标,如预期股票信用损失、未预期股票信用损失和股票信用VaR等;最后,对模型参数的几种可能估计方法进行检验,指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违规概率估计方法要优于基于线性判别和基于Logit回归的估计方法。进一步地,本文选取2004年至2011年所有数据可得的沪深A股为样本,利用上述度量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进行实际度量,得到了对单个股票和市场平均的度量结果;基于该度量结果,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判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信用风险状况异常严重,具有大频率大损失、风险损失波动性大、股票之间差异性大等特点,且近3年来市场总体股票信用风险有上升趋势。最后,综合前述分析所得到的重要结论,本文尝试分别从监管者、做市商和投资者的视角给出防范股票信用风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