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西方表现主义的先驱”。痛苦、焦虑、爱情成为了他绘画的主题,他摒弃了对事物的客观细节描绘,转而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和绘画作品交织在了一起。他的绘画为表现主义及现代绘画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研究蒙克作品中的隐喻,探究其情感表达具有独特意义。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艺术作品的呈现实则是艺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西方表现主义的先驱”。痛苦、焦虑、爱情成为了他绘画的主题,他摒弃了对事物的客观细节描绘,转而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身的主观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和绘画作品交织在了一起。他的绘画为表现主义及现代绘画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研究蒙克作品中的隐喻,探究其情感表达具有独特意义。情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艺术作品的呈现实则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集中体现。蒙克绘画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通常以具体的方式将情感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他的绘画作品非常注重对观念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所创造的意像不再是简单的停留于表面。因此构建隐喻意象成了蒙克艺术创作活动的一个理念。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强烈地传递着他的个人情感。在绘画的过程中,描绘的物体细节被简化,情感则被无限的放大,物体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载体,而这种载体中往往含有某些隐喻,直抨观者的灵魂。通过研究蒙克作品中的隐喻,探究其精神内涵和情感表达,以便在审美实践活动中,运用现已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充分解读艺术作品,领会艺术家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研究法、经典个例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对蒙克绘画作品中的隐喻进行探究,分析蒙克绘画中的精神内涵。将从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论述在艺术的语境下情感的释义,绘画创作中情感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对绘画中隐喻的定义进行概述,并对蒙克绘画中情感隐喻性生发的根源进行深入探究;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笔者对蒙克绘画的主题隐喻、蒙克绘画作品情感隐喻的视觉符号、蒙克绘画物象隐喻符号加以分析,不仅能对蒙克的绘画进行精准的解读,更能探索蒙克深层次的心理内涵;第四章,分析蒙克绘画的时代价值,实现开拓创新。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当今绘画不是简单的绘画语言的集合,而是观念和精神的集合,蒙克绘画正有这种魅力之所在。准确把握蒙克绘画作品中情感隐喻的精神内涵,立足当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对于指导绘画创作实践意义深远。
其他文献
聚合物阻燃技术发展迅速,聚合物阻燃添加剂的安全性、毒性和效益问题愈发受到该领域各研究人员和学者的关注,掌握该领域相关技术对现代工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人类生命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关该领域相关材料的翻译实践有其极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导师指定的英文科技文献Flame Retardant Additives in Polymers:When do the Fire Safety B
错误记忆(False Memory)是对未经历过的事件的回忆或对经历过的事件的错误回忆。错误记忆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内在因素如词表的词性、词表呈现顺序、词表容量大小以及词表项目的关联度和情绪效价等。背景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错误记忆的因素,但先前研究并未深入探寻背景一致性对短时记忆中错误记忆(简称短时错误记忆)的影响,并且也没有深入分析错误记忆产生背后的认知加工机制。因此,基于已有研究的不足
在视觉搜索过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的信息进行搜索任务,例如位置,颜色和朝向等,目前在颜色和朝向联合搜索任务中这些信息如何引导注意的机制仍有待研究。本研究采用预览范式,即被试执行联合特征的搜索任务之前,向他们呈现搜索刺激的部分预览——位置,颜色或朝向信息,同时采用眼动仪记录了被试的眼动轨迹。研究分两个部分,研究一主要探究了以下三个问题:1)特征信息在引导注意时,是否优先于位置信息?基于特征的注意是否优于基
工程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多物理场、多区域问题,如Stokes-Darcy模型,刻画自由流和多孔介质流耦合现象,可用于模拟石油开采、地下水污染等过程。本文对带有Beavers-Joseph-Saffman(BJS)交界面条件的Stokes-Darcy耦合问题提出了两种区域分解算法(DDM):叠加型(“三”字形)并行三区域DDM和非叠加型(“品”字形)并行三区域DDM。基于Stokes-Darcy模型的多
对人类个体而言,准确地感知人际间社会关系对未来社会适应至关重要。社会关系的记忆和推断依赖于个体头脑中源自相同文化属性的社会图式,这有助于个体在认知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复杂的社会网络进行高效的认知和管理。研究表明,个体对复杂社会关系网络的学习通常使用图式加工的压缩启发式进行编码和表征。则人类个体发展早期,能否通过观察人际间社会互动而习得社会关系的结构特征呢?本研究以社会图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婴儿对微观社
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历经两次的“抢救”与“振兴”,现今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以“天下第一团”的形式活跃在海内外的舞台上。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梨园戏顺应时代潮流,从传统走向现代。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出发,以梨园戏为研究对象,分析梨园戏的生态文化变迁。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成立为梨园戏生态文化变迁的分界点,标志着梨园戏逐渐进入现代化,文章以此为时间截点,分析古今梨园戏存续发展的内外生态因
漳浦蓝氏家族自元代移民至福建漳州,继而分支迁移到漳浦,明清以降,发展成为闽南地区的一大望族,其家族的发展壮大过程在闽南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探讨在闽地理学的文化氛围中,漳浦蓝氏形成以儒家“仁”、“道”为主要核心的家族精神,及其族人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社会活动。论文依据史料和文学作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蓝紫陶、蓝理、蓝廷珍、蓝鼎元几位代表性人物为研究对象,阐析仁、道为主的家族风气对族人的影
在闽台地区众多家族中,板桥林本源家族无疑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无论是在家族史还是在文学史上,其家族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论文采取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以历史学与文学为基础,通过对板桥林本源家族的整体研究,揭示其家族发展历史、文学成就及对闽台地区做出的巨大贡献。除绪论外,本文共分四章,前两章为家族研究,后两章则为文学研究,略述如下:绪论简要介绍了选题缘由、板桥林本源家族研究现状、整体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在VUCA的竞争环境下,员工对工作的感知是否影响建言,具有何种人格特质的员工更倾向于建言,员工建言行为能否提高组织绩效、创造力,这些问题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据此,本研究从相对剥夺感理论和人格特质理论等视角,构建了相对剥夺感、公正敏感性、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关系模型并进行了检验。本研究首先检验了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的因果关系以及公正敏感性的调节效应。通过文献分析、
认知心理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形成一种思潮,并最终发展成为心理学的主要分支。该领域学者主要把目光集中在研究人类的心智问题上,如:人类如何开展对于事物的认知?人类的身体行动时大脑在进行什么工作?……简单来说,与认知、心理相关的问题都属于它的研究范畴,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等等。初始发展阶段,受计算机科学思维的影响,认知心理学也被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类的大脑类比作电脑的中央处理器系统,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