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刺激哺乳动物细胞后引起细胞生长、分化、迁移等变化。生长因子本身不能穿透细胞膜,它们通过结合并且改变跨膜形式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即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向细胞内传递信号。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激活某些下游信号通路时需要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Src的帮助。Src及其同源家族激酶主要定位在细胞内膜,然而其最重要的负调控因子之一的Csk(C-terminus Src kinase)则主要定位于胞浆。曾有一段时间人们对Csk如何调控Src的机制非常迷惑。在2000年,科学家首次报道了跨膜蛋白Cbp(Csk-bindingprotein)可以将Csk从胞浆招募到细胞膜,并且过量表达Cbp可以引起Src活力降低(Kawabuchi et al., 2000;Tomas Brdicka et al., 2000)。不仅如此,科学家还进一步证实了Cbp和Csk的结合对于维持静息状态下T细胞中Src家族激酶的低活力状态非常重要(TomasBrdicka et al., 2000)。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提出:Cbp有可能通过Csk和Src调节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生化实验的结果表明,Cbp的确可以抑制EGF(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Src, 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以及PKB/Akt(protein kinase B/Akt)蛋白激酶的活化。然而,几乎同样的实验结果被同行抢先发表(Matsuoka et al., 2004)。于是我们在细胞水平做了一些深入研究。实验表明Cbp可以通过Csk和Src抑制EGF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向肿瘤样细胞的转化以及肿瘤细胞在软琼脂中的生长。综上所述,本工作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给出了一些支持Cbp抑制肿瘤发生和生长的细胞生物学证据。此外我们在Cbp调节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功能等方面也得到了一些初步的新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