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转型期内,我国不断进行着政治、行政、财政等方面的多重改革。而地方政府作为改革创新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推动者,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使得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是根据地方官员的“理性经济人”属性,地方政府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趋利性”特征。再加上地方官员自身权力的扩大,以及政治锦标赛的开展,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竞争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而地方官员所受到的激励作用也开始逐渐发生扭曲,导致了一系列的行为偏差,甚至影响到中国民主政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将以官员激励的视角,具体阐述我国地方政府竞争关系的形成、演变,在演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路径,旨在理清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竞争关系,对我国构建合理府际关系进行策略性思考;并且了解地方官员背后的行为动机和激励结构,为有效激励和约束官员行为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以及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重点阐述地方政府在怎样的激励作用下形成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而这样的竞争又将带来怎样的正负效应,以及如何从搞对激励的角度出发,营造地方政府间的良性竞争格局。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和阐释,因而得出结论:决定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地方官员身上的“理性经济人”特性;而我国的政绩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激励又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关系。当官员们的行为受到正向激励作用的引导时,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和民主的发展;而当官员们的行为受到负向激励作用的引导时,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则很有可能演变成恶性竞争,从而阻碍地方经济以及民主治理的发展。针对激励扭曲所可能带来的无序竞争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在发挥传统治理模式积极作用的同时,剔除旧体制中不合理的因素,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激励问题作为研究重点,以官员个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我国地方政府相互竞争的背景下,激励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激励作用的正负效应问题。同时,文章还针对传统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中的弊端提出了一些带有独创性的思考和建议。纵观全文,其主要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地方官员行为背后激励结构的深入剖析,可以充分理解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真实动机,理清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时认清恶性竞争产生的原因,并从原因推导出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从而为我国构建地方政府和谐关系,实现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提供可行的路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