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事登记是政府对市场进行管理的制度手段,是针对商事主体资格及经营能力的批准行为,在我国属于行政许可的范畴。商事登记制度是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商事主体合法进入市场的第一道门槛,也是国家对市场进行监管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肇庆市在2012年5月被确定为全省企业登记相关领域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在此基础上从2014年3月1日起在全市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从工商登记便利化入手,经历了从“宽进”初期探索向“宽进+严管”一体化提升的过程,有效推动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商事制度改革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肇庆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内容: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改革、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全程电子注册登记、实行企业简易注销、“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存在的不足之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存在安全隐患、“先证后照”改革配套措施相对滞后、商事登记窗口建设质量有待提升、信息化水平跟不上改革推进步伐、简易注销使用率不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推进行政审批程序法制化,规范审批流程、提升登记窗口服务效能、强化政策全面宣传解读、提升商事登记信息化水平、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完善市场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