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Humorous Advertisements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be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本,而是包含了如图像、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模态的交际手段。这就要求现代语篇分析应关注各种语义表达方式。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上的新型语篇分析方法,致力于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符号系统如何协同参与意义构建,从而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交际事件。  平面幽默广告作为一种语篇题材,具备多模态语篇的特征——语言、图像、颜色、印刷版式的混合使用。传统的幽默广告语篇分析注重对广告语言符号系统本身和幽默自身因素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其他符号系统的研究。为此,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语料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符号观、克里斯和赖文的视觉语法理论为依托,罗伊斯的符号间互补性框架为原则,提出了一个平面幽默广告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所选取的20篇幽默广告(其中包括9篇中文广告)进行深层次的意义解读,探讨幽默广告中的文本、图像等多种模态如何实现三大元功能,共同参与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从而达到吸引观众,并说服其接受广告所宣传的理论或购买其产品。  本文研究表明,首先,在幽默广告语篇中,文本模态和视觉图像模态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其次,多模态分析理论对平面中英文幽默广告语篇分析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再次,由于幽默广告语篇主旨的表达相对含蓄和隐晦,要求设计者和受:众对其具有较高的多元识读意识和能力。因此,该研究不仅有利于幽默广告的设计者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模态来实现最佳的设计和表达效果,而且有助于受众从更科学更全面的视角来解读幽默广告语篇中多模态协同表达的相关主题,从而提升受众对幽默广告的欣赏水平。  本文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及论文结构。第二章对幽默广告的语篇分析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研究现状做简要述评,引出本文以幽默广告为对象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原因和目的。第三章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克里斯和赖文的视觉语法、罗伊斯的符号间互补性框架为理论基础,提出幽默广告多模态语篇分析模型。第四章以分析模型为工具对20篇幽默广告语料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五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一般副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中它们被用来加强情绪和态度,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而且还可以用来链接两个短句或两个句子,使会话连贯和流畅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一名杰出的美国作家,因其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倍受争议而因人瞩目。评论家和读者一致认为塞林格是二战后美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有影响力的作家。
20世纪60年代,蕾切尔·卡森发表的《寂静的春天》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语篇肇始,该书语言蕴含的绿色语法思想极大地警醒了人们,让全世界注意到滥用杀虫剂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的
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和英美大学生作文语料库(LOCNESS),采用中介语对比(ContrastiveInterlanguageAnalysis,CIA)的方法,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本
词语转类(活用)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一个语言现象。根据司显柱(2009)的解释,所谓词语转类指的是那些不经过任何词形的变化而直接用于其它词性的词。就本研究而言,具体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