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低温兔左室心肌受损的研究

来源 :锦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低温会对人体各脏器及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是低温对于心肌的损伤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低温条件下兔左心室心肌损伤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仅为下一步低温条件下作业和站岗的人员左室心肌损伤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方法,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实验基础。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兔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0-3.5kg,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和低温A、B组,每组10只。对照组即置于室温22~25℃,低温A、B组分别置于-25~30℃的冷冻柜内4h、8h。用8%硫化钡脱去兔躯体及四肢体毛,用医用胶带将5层厚的纱布和棉花固定在实验兔身上(保温作用),放入冷冻柜中,冷冻柜留有一定空隙,保证实验兔所需氧气。用GE Vivid 7彩色超声显像仪,10s探头(10MHz),所有家兔均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1.5%,2ml/kg),连接同步心电图后,左侧卧位,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ES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EDd)。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DI记录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运动速度(Sm)、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于心尖部采集四、三、二腔心二维动态图像,于左室短轴采集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二维动态图像,各存5个心动周期,脱机后导入Echo PAC工作站分析,选择清晰二维图像,手动勾画心内膜,调节感兴趣区直径至各节段均显示满意,得到各节段心肌SL、SC、SR及曲线,记录整体及各水平纵向应变峰值(SL)、径向应变峰值(SR)及圆周应变峰值(SC),然后再记录收缩期纵向应变率峰值(Sr L S)、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峰值(Sr L E)、舒张晚期纵向应变率峰值(Sr LA)、收缩期径向应变率峰值(Sr R S)、舒张早期径向应变率峰值(Sr R E)、舒张晚期径向应变率峰值(Sr R A)以及收缩期圆周应变率峰值(Sr C S)、舒张早期圆周应变率峰值(Sr C E)、舒张晚期圆周应变率峰值(Sr C A),结果均取5个心动周期平均值。每组实验兔随机选取5只,行超声引导下股动、静脉穿刺,抽取血样进行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TNT)。超声检查及抽血后,对实验兔均实施耳静脉空气栓塞安乐死,取左室前乳头肌及室壁心肌,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及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温B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水平SL、Sr L S、Sr L E、Sr L A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温B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水平SL、Sr L S、Sr L E、Sr L A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温B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整体水平SC、Sr C S、Sr C E、Sr C A及SR、Sr R S、Sr R E、Sr R A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温A组整体水平SL、心尖水平SL、整体水平Sr L S、整体水平Sr L E、整体水平Sr L A、基底水平Sr L A、中间水平Sr L E、中间水平Sr L A、心尖水平Sr L S、心尖水平Sr L E、心尖水平Sr L A、整体水平SC、心尖水平SC、整体水平Sr C S、整体水平Sr C E、整体水平Sr C A、基底水平Sr C E、基底水平Sr C A、心尖水平Sr C S、整体水平SR、心尖水平SR、整体水平Sr R S、整体水平Sr R E、整体水平Sr R A、基底水平Sr R A、中间水平Sr R E、中间水平Sr R A、心尖水平Sr R S、心尖水平Sr R 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低温时间的延长,纵向应变曲线形态逐渐低平、峰值延后。与对照组比较,低温B组的LAESd、LVEDd、LVEF、Sm、Em、A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及低温A组比较,低温B组的LAESd、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低温A组的LAESd、LVEDd、LVEF、Sm、Em、A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低温A、B组的AST、CK、CK-MB、HS-TNT均增高,且低温B组增高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低温A组相比,低温B组的AST、CK、CK-MB、HS-TNT均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本实验中,左心室整体水平SL与AST、CK、CKMB、HS-TNT之间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851,P<0.01;r=0.852,P<0.01;r=0.841,P<0.01;r=0.842,P<0.01)。结论应用2D-STI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价低温环境下左室心肌损伤程度,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对海洋的实时监测是人类进一步认识、管控海洋的必要保障。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作为重要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凭借大范围、全天候、易于架设与维护等优点在全球范围有着广泛的应用。紧凑型高频地波雷达海洋监测主要聚焦于风、浪、流等海洋软目标参数的提取,以及对海上舰船的监控。风速是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参数之一。海面风速提取也对海洋环境监测及沿海工程应用至关重要。但目前高频地波雷在风速提取方面仍然存在挑战。传统的基于经验
在日趋激烈的建设行业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期望的利润,对施工项目成本的管控仍是最直接最实用的竞争策略和生存之道。国内学者对施工项目成本的研究中比较多地集中在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环节中,或理论研究偏多,缺乏实际操作性。从项目的整个完整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在成本效率评价的基础上开展成本管理。为此,有必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理论来深入研究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本文重点以ZJ建筑
钛及其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医用植入体的首选材料。然而传统的医用钛植入体存在诸多不足,如植入人体后愈合时间较长、骨整合率较低。为了获得更优异的骨整合性能,常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对植入体进行改性处理,增加材料表面粗糙度,改善植入体与新生的骨组织之间的结合。但钛植入体表面的氧化钛是生物惰性材料,且植入体在保存的过程中表面会受到空气中碳氢化合物的污染,导致表面亲水性降低、生物活性减
玻璃纤维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热性、抗腐蚀性,机械强度等特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温材料,电路基板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玻璃纤维由于表面光滑、表面能低与树脂粘结强度差,在玻璃纤维生产中在其表面涂覆一层表面处理剂,以增强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复合材料界面是粘结基体与增强体及传递应力的桥梁,决定复合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界
模数转换在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模拟带宽、高采样率、高量化精度的模数转换器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模数转换主要分为采样、量化和编码,而采样和量化决定了模数转换器的性能。在传统的电模数转换中,采样率和量化精度相互制约从而难以提升其性能,而全光模数转换既能避免电子器件的速率瓶颈问题,又能解决采样率和量化精度之间的矛盾,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光采样可以实现超过100 GS/s的速
本篇口译实践报告以商务部研修班课程“中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为案例,完整记录了本次口译任务的译前准备、现场口译情况以及译后反馈。通过对现场录音的转写和标注,本文总结出中文讲者的语言习惯符合即兴发言的语言特点,其中有四类特点易对口译过程造成影响:句子结构分散、句子中断、句子冗余,以及需解释的术语。本文旨在对四种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探索适合的口译策略。数据表明在四类特点中,句子冗余占比最高,其中同
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控制核心是转速闭环控制,而发动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中非线性由输出扭矩、摩擦扭矩、负载扭矩变化、延迟等多个部分组成。同时,由于天然气燃料特性,双燃料发动机的转速与过量空气系数有关,其增加了转速控制的复杂性。因此双燃料发动机的转速控制一直是急需解决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传统控制器设计方法已不在适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转速控制为核心,结合滑模控制理论
目前,微藻作为一种越来越受到瞩目的生物资源已经在全球实现大力开发。其作为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可以在处理污水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产出多种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物质,并已广泛运用到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在处理废物的同时获得有效成分,达到双赢的局面。然而,其高投入和高收获成本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能够实现其低成本的方式主要是(1)实现高密度化培养;(2)实现其低成本低耗能收获。本研究对一株富油
文学这座宝库中包含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也是一定历史时期时代的产物,对学习历史有重要的价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积极指导意义,而且学生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历史的社会形态,从中去感知历史、理解历史。文学作品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主要的类型是把文学作品也作为一种历史的学习材料与“导读框”栏目、“材料研读”栏目、“课后活动”栏目相结合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
目的:挖掘王作顺导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深入分析其临床辨治思路,总结和探讨其学术观点,将之应用于临床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用药思路。方法:收集王作顺导师2018年9月-2019年5月期间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病科门诊收治的62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患者所使用的共计307首有效的中药处方。在数据标准化后,使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形成数据库,进行初步的用药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