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益事业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微公益这种新兴公益模式也进入到公众的视线内。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的深度使用者,是网络时代微公益最有潜力的参与者,大学生富有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是我国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在总结现有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的微公益行为进行研究,提出激励大学生微公益行为的措施。笔者通过梳理文献以及对部分受访者的访谈,自主设计问卷发放并回收,分别在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和东营职业学院进行取样,总共回收310份问卷。问卷整体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大学生对微公益的认知;二是大学生对微公益的参与现状;三是影响因素的测量;四是基本情况的调查。将问卷数据进行频率统计,了解大学生对微公益参与形式、微公益平台、微公益获取渠道等的认知状况;把握大学生参与次数、捐助金额、参与渠道等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微公益行为具有认知不全面、参与形式多样、利他主义明显、小额捐赠为主、对参与后果较关注等特点。本研究将大学生微公益行为作为因变量,将大学生微公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微公益理念、亲朋好友的带动与鼓励、学校微公益氛围、微公益宣传、微公益信任六个方面,并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综合分析,得到结果:性别、年级、宗教信仰对大学生微公益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而政治面貌和每月生活费不同大学生微公益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微公益理念因素中大学生普遍认为参与微公益是有意义的,故此描述对应的概率P值大于0.05,其余亲朋好友的带动与鼓励、学校微公益氛围、微公益宣传、微公益信任因素全部对应的P值都小于0.05,后经计算潜变量综合分析结果也是全部显著影响,故本研究提出的六方面因素对大学生微公益行为都有显著影响。基于此,笔者提出促进大学生微公益行为的激励措施,具体概括为:培育微公益意识,设立微公益教育,营造微公益氛围,加强微公益宣传,提高微公益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