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指出:假山之“假”并非单纯的自然模仿,而是以艺术化的视觉方式促成了人工和自然的一体化。讨论假山之“假”,就必须厘清其背后的自然之理,而这样的自然之理又与山水画的审美趣味息息相关。 山水画自刘宋肇始,就是对理想山水的描绘,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往往呈现出一种自然写实主义的全景式构图;至元代,随着笔墨和写意的强调,画面上山水的结构开始出现松动,这其中的始作俑者当属王蒙;再至明代吴门画派开创园林画之先河,使得园林和绘画之间产生了更直接的关联,也影响了明清一代的园林兴造的审美趣味。 正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张南垣开创“大山一麓”的叠山之法,使得私家园林的假山有了宛如自然的游观体验;叠山发展到清中期,渐向空腔的纯石假山发展,这也使得假山具备了更多的建筑意味。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作品当属环秀山庄假山,其本身的堆叠带有明晰的建造逻辑,同时也是对自然和画意的追拟。本文从画理和营造之理两方面展开讨论,试图指出假山是在山水画意之下的一种特殊的建筑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