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重构——《灵感女孩》中的文化协商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美国华裔作家,是继著名作家汤婷婷,始终站在当代美国亚裔文学的前沿。她的作品迄今受到许多国家的读者和评论家的欢迎。   本文试图从后殖民视角分析谭恩美的第三部小说《灵感女孩》(1995)所表达的中国性再现和姐妹情深,对小说中的文化协商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了谭恩美所塑造的人物颠覆了美国文学及大众媒体中存在的对亚裔美国人的刻板现象。   就目前作者所收集的材料来看,研究者对小说中的文化协商和身份重构深入、全面的研究甚少。从本土研究者的角度来系统而全面研究文化身份更是寥若晨星。因此,本文作者将利用研究者自身中国的本土文化的优势来研究小说中的文化身份,以期对拓展华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能有一些启示。   论文共分五大部分。引言部分回顾了谭恩美的文学成就,前人对《灵感女孩》的研究综述以简要及介绍后殖民批评家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正文部分总共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是从小说主人公宽的刻板形象和中国食物的文化隐喻来阐述了小说中的中国性再现。有鉴于此,论文第二章论述了宽的抵抗策略,即通过讲故事来达到打破沉默和与奥利维亚进行真诚的交流的目的。同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奥利维亚对中国文化的逐渐理解和接受,表明了奥利维亚的双重分裂身份已经成功进行了重构。第三章借助中国的阴阳学说重点分析了两个主人公的文化协商的过程,由最初激烈冲突走向最终的完美融合。小说的结尾中的中国之行,具有文化融合的象征意义,从而升华了主题。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创建没有地域限制和种族偏见的多元文化社会已经是箭在弦上。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认为谭恩美在全球化大趋势的形式下,积极通过文化多元和文化杂交身份方式,力图建造一个充满人间大爱,没有种族差异和文化偏见的,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当今世界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的便利以及传递即时信息的速度等优势使它能够在公众中得到普及。标题能够引导读者进行信息查询,是新闻报
学位
学位
中国的快速发展使汉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汉语成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外国人学习的难点。寻找有效的方式翻译、理解汉语成语是一个有意义也是一个挑战性的、经
学位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效仿西方,逐步推进近代化。随着西洋文明不断传播进来,以其为典范的文明开化运动对传统的封建道德观与伦理观造成了巨大冲击,
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30年间,翻译研究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亦呈现出渐趋多元、系统的研究态势和层出不穷的研究成果。在卓有成就的西方翻译理论家中,美国学者道格
查尔斯·布劳克顿·布朗(1771——1810)是美国小说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把美国本土因素引入小说中,打破了美国建国之初作家们一味仿效欧洲文学传统的局面。他的作品心理描写很
三岛由纪夫,与安部公房、大冈升平等人一并被称为“第二次战后派”,在文学舞台上拥有无数的拥护者,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一九四九年七月,作为河出书房新书系列的一环,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