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能够为农村发展带来大于投资额几倍的社会需求和收入增长。国外的经验表明,农村的城镇化与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完善的充分的农村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着巨大作用,同时对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也意义显著。但由于我国实行“剪刀差”的城乡发展模式,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明显小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008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电网改造占比37.5%,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仅占比9.25%,农村基础设施长期以来总量不足、供给不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改革发展提上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提出“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对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力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不足,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依靠各级政府和村集体提供,但各级政府中中央财政大幅度倾向城市建设,基层政策“财权、事权”不对称,很多基层政府财政资金紧张,没有额外精力负担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民作为我国的弱势群体,让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既不具操作性也不公平。此外,投资决策缺乏效率、监管不力、后续维护缺失等问题也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报废率高。本文采取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入手,以计量经济模型为手段,对加快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论证,对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制度提出对策建议。本文相信从完善制度来提高效率、以丰富主体来增加来源、以建设环境来保障监督几方面入手,将会对增强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改善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健康、有序、稳定地进行。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结构和研究方法,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概念综述,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界定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从公共财政理论和项目融资理论两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及融资现状进行分析,选择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电力能源、沼气、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进行分析。从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主体入手,对其融资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部分对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效果进行分析,首先从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融资效果进行理论分析,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多元对数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出、非农产出和农民收入等时间序列数据,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产出、非农产出及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分析结果为对策建议打下基础。第五部分对如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制度提出对策建议。此部分从建立合理的资金运作模式、丰富投资主体和完善外部融资环境等方面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制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