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职律师是指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或者司法部颁发的法律职业资格,以招聘方式或者是以公务员身份供职于政府职能部门或者是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专门从事该部门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称谓不尽相同,但都有完善的公职律师制度,他们参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决策,为政府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为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保护公共利益和政府的合法权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3年国务院批转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在国家机关中进行公职律师试点工作,后经过不断的研究发展,各种试点工作陆续在各地展开。2002年10月,司法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公职律师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了开展试点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职责范围以及领导管理,使得公职律师制度建设有了基本的操作依据,但是还缺少具体细节的规定,所以在公职律师的试点工作中,各个地方都根据本地区自身的条件,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其中厦门模式、广州模式、扬州模式最为典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又都有不足之处,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相对理想模式,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笔者将论文分为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公职律师的概念进行了概括理清,通过对公职和律师这两个词的理解,以及根据我国司法部对公职律师权力和职责范围的界定等概括出了公职律师的概念,同时又区分了与公职律师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包括政府律师、政府法律顾问、法律援助律师等,明确了公职律师的概念和性质,为准确地探讨建立该制度的目的和发展的模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第二部分为论证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的必要性。一项制度只有其存在的价值,才有探索实践并逐步建立的必要,否则就是劳民伤财之举。本章结合我国的实际,论证了公职律师在推动依法行政、促进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进步、完善我国的律师制度方面的重大作用,说明在我国建立该制度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第三部分为国外公职律师制度概况,通过对美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政府律师制度的介绍,总结了各国公职律师制度的特征,为我国公职律师制度的模式选择和建立发展提供了借鉴基础。第四部分论述了我国公职律师的模式选择。通过对我国现行试点中的典型模式——厦门模式、广州模式和扬州模式进行概括和比较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得出了自己的浅显结论,提出了相对理想化的模式:利用现有的资源对政府的法制机构进行人员和职能等的整合,确立该机构的独立性,在该机构中采用聘任制,高薪雇佣大量的优秀法律人才(前提是取得律师职业资格或是法律职业资格),然后根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需要,将公职律师进行派驻,由该法制机构发放公职律师的工资福利等,并和司法行政机关一起对公职律师进行管理,由于公职律师是为政府部门服务,所以也应当接受工作部门的监督和纪律约束,而原来法制办中的公务员符合条件的也相应地转为公职律师,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岗位调整等,能确保大多数人的出路。此种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律师的独立属性,所以能够保证公职律师执业时以法律作为最高的准则,保证法治政府和理性政府的实现。最后一部分是对本论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