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接触过敏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局部皮肤接触反应性化学物质后出现持续瘙痒和疼痛症状。其本质为Ⅳ型超敏反应,但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使临床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确定参与ACD伤害性感受的关键蛋白质。方法:采用化学诱导ACD小鼠模型,收集ACD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三叉神经节,运用定量串联质量标记(Tande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接触过敏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局部皮肤接触反应性化学物质后出现持续瘙痒和疼痛症状。其本质为Ⅳ型超敏反应,但其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使临床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确定参与ACD伤害性感受的关键蛋白质。方法:采用化学诱导ACD小鼠模型,收集ACD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三叉神经节,运用定量串联质量标记(Tandem Mass Tag,TMT)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方法,并通过免疫组织化方法进一步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鉴定和分析了 7685种蛋白质。ACD小鼠中,有64种蛋白表达明显上调,75种蛋白表达下调。GO(Gene Ontology)分析表明,在ACD小鼠中,表达差异的蛋白在与免疫过程和肽酶活性方面显著富集。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表明,参与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的蛋白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学染色进一步证实了 ACD小鼠三叉神经节卫星细胞补体3的上调。结论:所以ACD上调三叉神经节中卫星细胞补体3的表达,且感觉神经节中的补体系统可能在ACD瘙痒和痛觉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接触过敏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是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炎症皮肤周围的瘙痒和疼痛症状。趋化因子如CXCL12参与了接触过敏性皮炎病理生理学的改变,但对CXCL12/CXCR4信号参与接触过敏性皮炎伴随的伤害性感觉的影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CXCL12/CXCR4信号对于接触过敏性皮炎相关疼痛和瘙痒的机制。方法:采用化学诱导ACD小鼠模型,收集对照组小鼠、致敏组小鼠、ACD小鼠的三叉神经节,通过Western-blotting、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研究CXCL12/CXCR4信号对于接触过敏性皮炎相关疼痛和瘙痒的作用。结果:随着接触过敏性皮炎疾病的进展,三叉神经节中CXCL12和CXCR4的表达上调且主要在小直径神经元中表达上调,并与三叉神经节中伤害性神经元标记物存在共定位情况。三叉神经节内参与支配皮肤损伤部位的神经元中有CXCR4和CXCL12的表达。皮内注射CXCL12可加强接触过敏性皮炎伴随的瘙痒和疼痛的行为,而给与CXCR4拮抗剂AMD3100在不改变肥大细胞活化状态下,缓解了瘙痒和疼痛的行为。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阻断CXCL12/CXCR4信号通路可能有利于缓解接触过敏性皮炎所致的瘙痒和疼痛感。
其他文献
食管癌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其五年生存率约15%-25%。根据组织学类型:分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食管鳞癌占食管癌90%以上,也是我国的特色癌症。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联合放化疗,但治疗后容易出现耐药、复发、转移,患者整体预后较差。因此,我们需要深入
目的:寻找卵巢浆液性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研究其在卵巢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以及调控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原发灶和匹配的转移灶肿瘤组织进行高通量LncRNA表达谱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LncRNA。随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单纯疱疹病毒2型是引起生殖器疱疹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免疫缺陷患者中可引起疱疹性脑炎和更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该病毒可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HSV-2感染后可经感觉神经轴逆行至骶背根神经节建立潜伏感染,这种潜伏感染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可以表现为显性感染出现症状。反复感染给患者造成了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由于这种潜伏和反复感染导致HSV-2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困难重重。另外,感染HSV-2后可增
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见于30%-40%的糖尿病患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病因,也是预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血压及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
研究背景和目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惰性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来源于T或NK细胞,现分类命名为T-LGLL和CLPD-NK。该病发病率低,属于罕见病。自1985年首次定义以来,国内外少有大宗病例报道。并且,该病目前缺乏共识性的标准一线治疗,当前主要为经验性免疫抑制治疗,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及环孢素等。临床医师对该病存在较大困惑,需要厘清认识,规范诊疗。为更好理解T-LGLL和CLPD
背景与目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trophoblasticneoplasia,GTN)是一类由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恶性疾病。GTN对化疗敏感,低危患者通常采用单药化疗,生存率接近100%,高危和超高危患者则需多药联合化疗,虽然高危GTN患者治愈率可达90%,但超高危和难治性GTN患者的预后仍较差,约40%的患者死于疾病复发和耐药。免疫治疗已成为继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和
第一部分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类目的:探讨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类及其进化历程。方法:本实验共收集了 182株菌,分别来自欧洲(n=63)、印度(n=46)、中国(n=49)、日本(n=2)、澳大利亚(n=21)和美国(n=1),其中162株来自病人,17株来自动物,3株来自土壤。采用ITS构建系统进化树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型,再从每个分枝中挑选113株菌进行Tef1-α、HMG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
食管鳞癌(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我国食管癌主要的病理亚型。虽然食管鳞癌的综合治疗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但其五年生存率仍然相对较低,食管鳞癌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危险因素之一,而其相对较差的预后主要与转移和化疗耐药有关。因此,深入探究食管鳞癌在转移和化疗耐药方面的相关机制,发现提示转移和化疗耐药的相关分子标志物,有可能成为提高食管鳞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放射治疗是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主要或者辅助的手段。然而放疗不可避免地引发机体产生一些副反应,影响了放疗的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此外,核技术和核工业迅猛发展所伴随的潜在的核事故,将对受照人群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难以控制的伤害。因此,探索影响放射损伤的因素、开发治疗电离辐射损伤的药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本文系
研究目的胸主动脉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较其他类型心血管手术更常见,并且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虽然全主动脉弓置换合并支架象鼻植入术临床结局令人满意,但是该手术的一些特点可能会导致术后急性肾损伤。本文旨在阐明此类手术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其与短期临床结局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的收集了 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于阜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