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运用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腰椎CT影像学的变化、下肢肌电图和下肢肢体血流图的变化,以探讨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为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定L3~L4、L4-L5、L5~S13个椎间隙,患侧每个椎间隙旁开1cm各取1穴,共3穴进行针刺治疗,在观察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腰椎CT、下肢肌电图和下肢肢体血流图。 结果: 1.40例患者经腰三针治疗后痊愈23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 2.经腰三针治疗后腰椎CT显示突出物的大小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40例患者在治疗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腓总神经、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经腰三针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缩短,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4.治疗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肢血流图有明显异常,表现在波幅下降,上升时间延长,血管阻力指数增加,与健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腰三针治疗后,患肢血流图有明显改善,表现在波幅升高,血管阻力指数降低,两侧波幅差显著缩小。此外,上升时间亦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处理意义。 结论: 1.采用腰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很好的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治疗后CT显示患者椎间盘突出物大小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电针腰三针能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产生机械性动力促使突出的髓核沿髓核突出的通道还纳。 3.腰三针治疗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缩短,提示腰三针能显著改善患者受压的神经功能活动。 4.腰三针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患者肢体血流循环,提示针刺能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使痉挛的微动脉扩张,刺激肌肉内血循环灌注量增加,血管舒缩功能正常,微循环得到改善。主题词: 腰三针/针刺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研究 CT肌电图肢体血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