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微环境变化对肝癌肝内转移的影响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对比肝硬化肝脏与正常肝脏,探讨不同环境对肝癌细胞肝内转移的影响。(2)对比肝脏血流变化对肝癌肝内转移的影响,观察肝脏在肝硬化或出肝血流不畅时肝脏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肝癌细胞肝内播散带来的影响。方法(1)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CCL4诱导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小鼠模型以及正常对照组。分别在肝硬化组及对照组的肝脏左叶上原位种植小鼠肝癌细胞。术后1、2、3周收取标本。通过肉眼及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行为,检测肝脏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和E-钙黏附素(E-cadherin)等黏附因子的表达情况。(2)取雌性Buffalo大鼠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sham operation, SO),B组临时阻断肝脏左叶出肝静脉组(occlusion of hepatic vein, OHV),C组为肝硬化组(cirrhosis liver,CL),分别利用激光散斑图像分析仪检测各实验组肝脏微循环情况。同时在A,B组大鼠肝内注入荧光标记的肝癌细胞。术后取下肝脏标本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组模型肝内的肿瘤定植情况,常规观察流出道不畅后的肝脏与肝硬化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1)术后观察发现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细胞更容易出现肝内转移(14/19)与远处转移(4/19),与对照组相比(5/17,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肝硬化组黏附类分子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P<0.01)。钙黏附素表达无明显差异。(2)当大鼠肝脏左叶出肝静脉阻断后,入肝方向的门静脉血流由正常时的(11.00±3.13ml/min)下降为(8.42±1.99ml/min),肝脏微循环血流灌注值也由(984.7±279.6PU)降至(232.2±50.6PU)。而肝硬化组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值(654.5±87.0PU)同样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对比OHV组与SO组,在出肝血流不畅微循环障碍时,肝内含有荧光标记的肿瘤明显增多(P<0.05)。结论肝硬化的环境更利于肝癌发生肝内转移。通过对肝脏血流的检测推论当肝硬化时肝内微循环不畅时,侵入脉管系统的肝癌细胞容易滞留于肝内,另一方面肝硬化时脉管周围中各种黏附因子表达增高则更加有利于这些脱落的肿瘤细胞定植于肝内。提示将来在临床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肝硬化及肝硬化时局部微循环和黏附类分子的变化对肝癌转移产生的影响,选择合理的手术区域。
其他文献
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复合型望远镜是空间天气预报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仪器。本文围绕Wolter I型掠入射X射线望远镜系统,对望远镜反射镜镜面薄膜密度测定、超光滑表面粗糙度测量
研究目的综合国内外现有指南和相关文献解读,通过专家咨询法探索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信息数据库的软件中专科相关模块及模块参数,在此基础上,以Filemaker数据库为后台,开
目的:近几十年来,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均明显升高,在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已上升至首位,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其中最为常
<正>随着今天市场对于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不段增加,在农药、医药、香料等领域不断有新的产品研发出来,格氏反应作为一种在精细化工生产过程较为常见的化学反应,常出现在农
高职思政教育,旨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认识,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高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同
迷走神经背核(DMV)是一个重要的内脏运动核团和内脏感觉核团。DMV与中枢及外周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DMV和孤束核、最后区一起构成了“迷走感觉运动中枢”。DMV存在神经-体液回路,使DMV神经元可以
儒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它与道家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构成中国美学史上的四大思潮,它在儒家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目的]为马铃薯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川西南地区进行马铃薯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研究马铃薯干物质、蛋白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Vc)含量随海拔、播期的变化特征。[
一、外购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涉及外购商誉确认的具体账务处理为:按购买时接收的全部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负债科目;按作为合并成本的付出资产或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化学阅读水平差导致化学解题能力弱的问题,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阅读习惯,并注意加强学生对化学教材的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