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并以狼疮样肾炎和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最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E3泛素连接酶FBXW7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肿瘤中的作用已经被广泛报道,FBXW7通过对多种原癌基因蛋白例如c-Myc,Cyclin E1以及Notch等进行泛素化修饰并通过蛋白酶体将这些蛋白底物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FBXW7在炎症中的作用鲜有研究。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FBXW7在巨噬细胞的固有免疫抗病毒应答中可正向调控Ⅰ型干扰素的产生,使我们有兴趣研究FBXW7在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我们建立了利用TMPD(降植烷)药物诱导小鼠SLE的模型,研究FBXW7在髓系细胞中的缺失对狼疮性肾炎发生发展的影响。 我们利用髓系细胞特异性敲除FBXW7基因(Lysm+FBXW7f/f)的C57BL/6小鼠,TMPD药物腹腔注射建立SLE疾病模型。建模后6个月处死小鼠,检测其体内自身抗体水平,发现Lysm+FBXW7f/f小鼠血清中抗Sm/RNP,ANA等抗体水平以及肾脏组织中免疫复合物沉积显著减少,Lysm+FBXW7f/f小鼠肾小球肾炎病变、系膜增厚、细胞增生等症状同样明显减轻。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肾脏浸润的免疫细胞亚群,发现Lysm+FBXW7f/f小鼠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累积也明显减少。建模后2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中免疫细胞亚群,发现Lysm+FBXW7f/f小鼠腹腔中CD11b+Ly6Chi炎性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腹腔灌洗液中IFN-α,IL-6,TNF-α,CCL2水平相对于FBXW7f/f小鼠明显降低。接下去的实验结果表明,FBXW7缺失后不影响单核细胞的趋化能力,不影响巨噬细胞对TLR7触发的天然免疫应答,也不影响小鼠体内对TLR7触发的炎症应答。 但我们注意到KO小鼠腹腔中凋亡细胞的比例与FBXW7f/f小鼠相比,明显减少。文献已经报道我们使用的SLE模型中小鼠注射TMPD药物后促使细胞发生凋亡,是其SLE发病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这与临床SLE的发病机制也是比较接近的。因此接下去的机制研究,我们关注了FBXW7对细胞凋亡的效应。对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的实验发现,FBXW7敲除后的巨噬细胞用TMPD药物处理后细胞凋亡明显减少,Caspase-3的活化水平相比于FBXW7f/f巨噬细胞也显著降低。而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FBXW7后,TMPD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在寻找其靶蛋白过程中,文献报道MCL1属于BCL2家族中的的成员,是一种抗凋亡因子,同时也是E3泛素连接酶FBXW7的底物。我们的结果提示FBXW7能够与MCL1相互结合,并且能够催化MCL1发生K48形式的泛素化,进而将MCL1蛋白降解,最终解除MCL1在TMPD药物诱导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FBXW7在TMPD诱导的SLE模型发病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引起炎症和自身免疫,这可能提示其在SLE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可能为深入阐明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