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Pep修饰的酶敏感阿霉素脂质体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xia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的癌症化疗干预易导致药物分子的全身分布,进而对人体正常组织产生强烈的毒副作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可将药物分子特异性的递送至肿瘤部位,减少药物分子在正常组织器官中的泄露,降低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肿瘤微环境(TEM)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良好且复杂的生存环境,有利于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在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微弱表达的蛋白酶。因此,基质金属蛋白酶作为药物递送的靶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药物递送系统。致孔肽(pore-forming peptide,PFPep)具有α-螺旋结构,可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与脂质自组装形成孔道,有利于药物通过孔道释放出来,产生作用。该多肽具有一段可被MMPs特异性识别并水解的氨基酸序列,因此具有MMPs敏感性。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s,PEG)修饰于脂质体表面。可堵塞致孔肽的孔道,亦可避免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对载药系统的识别和清除,延长载药系统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有利于药物在肿瘤部位富集。本文将根据PFPep与PEG的特点,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将PEG连接到PFPep表面形成可被MMPs特异性识别切割的功能性聚合物(Enzyme-activated PEG-PFPep conjugate,PEG-P)。首先,以PEG-P、磷脂等为原料,通过薄膜分散-水化法制备空白脂质体,使用硫酸铵梯度法包载模型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电动电位(Zeta potential,Zeta)及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对脂质体进行表征。其次,构建体外三维(3D)肿瘤球模型考察脂质体渗透能力及酶敏感性释药能力。再次,采用皮下荷瘤裸鼠模型进行小动物活体成像,考察脂质体的体内分布情况。最后,采用原位荷瘤小鼠模型,进行抗肿瘤能力评价和初步毒性评价。第一部分酶敏感脂质体的制备和表征目的:制备普通阿霉素脂质体(LP-DOX),PFPep和PEG共修饰的酶敏感阿霉素脂质体(PEG-P-LP-DOX和PEG-P-LP-DOX&Di D)和SCA&Di R脂质体(PEG-P-LP-SCA&Di R和LP-SCA&Di R),并对制得的脂质体进行表征。方法:致孔肽中的巯基与PEG中的马来酰亚胺基团,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功能性聚合物(PEG-P)。采用薄膜分散-水化法制备LP-DOX、PEG-P-LP-DOX和PEG-P-LP-DOX&Di D,乙醇注入法制备PEG-P-LP-SCA&Di R和LP-SCA&Di R。结果:脂质体粒径均一,且粒径均在100~200 nm范围内,PDI≤0.25,EE>90%。结论:本部分构建的脂质体,其粒径、电位和包封率等均符合标准,可用于后续实验。第二部分体外三维肿瘤球模型水平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脂质体进入三维细胞球的动态过程,评价脂质体的酶敏感性及肿瘤球渗透能力。方法:采用悬滴法构建体外HT-1080肿瘤球模型和MCF-7肿瘤球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三维肿瘤球内DOX的渗透。结果:在MMPs存在的情况下,DOX可从PEG-P-LP-DOX&Di D脂质体中游离出来,渗透进入肿瘤球内部。结论:通过体外三维肿瘤球模型考察制剂的肿瘤球渗透能力及酶敏感性,结果表明,PEG-P-LP-DOX&Di D具有较强的酶敏感释药特性,且能渗透进入肿瘤球内部。第三部分酶敏感脂质体的体内分布评价目的:以皮下荷瘤裸鼠为模型,考察制剂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评价制剂在荷瘤小鼠体内的靶向性蓄积能力。方法:构建MCF-7&HT-1080皮下荷瘤裸鼠模型,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PEG-P-LP-SCA&Di R在裸鼠体内的荧光分布,研究制剂的体内靶向性蓄积能力和酶敏感特性。结果:在皮下荷瘤裸鼠模型中,PEG-P-LP-SCA&Di R滞留在裸鼠肿瘤部位,且在HT-1080肿瘤部位呈现更好的酶敏释药特性;结论:通过MCF-7&HT-1080皮下荷瘤裸鼠模型,证实了本课题构建的酶敏感脂质体可在肿瘤部位富集,并在MMPs高表达的HT-1080肿瘤部位释放药物。第四部分酶敏感脂质体体内药效学与安全性初步评价目的:以4T1-luc原位荷瘤小鼠为模型,评价制剂抗肿瘤作用和抗转移能力。并对制剂进行初步毒性分析。方法:荷瘤小鼠经过尾静脉注射给药后,采用游标卡尺监测肿瘤体积变化,考察制剂的抗肿瘤增殖能力;通过对各组小鼠离体肺组织进行肿瘤结节计数,考察制剂的抗肿瘤转移能力;使用天平监测小鼠体重变化,进行血生化分析,各组织器官及肿瘤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初步考察制剂毒性。结果:PEG-P-LP-DOX肿瘤抑制能力最强,能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生长,有较少的肺转移,且对荷瘤小鼠正常组织器官未造成明显损伤。结论:本课题构建的酶敏感阿霉素脂质体PEG-P-LP-DOX可有效抑制小鼠原位肿瘤的生长,有较好的肿瘤增殖抑制能力,抗肿瘤转移能力,和显著降低的全身毒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subthreshold diode micropulse laser,SDM)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acute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ACS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病中心诊断为ACSC患者20人20只眼,SDM组与药物对照组各10人
目的:通过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对兔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为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在临床中的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在兔背部脊柱两侧各做三个长宽为2cm×1cm的全层皮肤缺损至皮下筋膜层,共计72个缺损,分别为A组:ADM
目的:法医检案经常遇到纠纷过程中情绪应激或轻度外伤后快速死亡的案例,部分经系统尸检无明确致死性的疾病或损伤,死亡原因常被鉴定为死因不明或心源性死亡,此类案件因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学诊断指标致使鉴定意见存在争议,往往启动多次重新鉴定致案件久拖不决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是冠脉局部持续性的过度收缩,轻者仅以心绞痛、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重者或累及
目的:机体对应激源作出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是机体应激反应的核心之一。下丘脑作为HPA轴的起始部位,在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肾上腺素能受体与多巴胺能受体可通过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介质相互作用,调节HPA轴的活性。肾上腺素能与多巴胺能受体在下丘脑内均有广泛的表达,但其表达变化与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程度开书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模型的生物力学特征,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为临床上判断开书型骨盆骨折的预后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12具成年人防腐标本,上至腰5水平,下至双侧大腿中1/3处。将标本以模拟人体双足站立中立位放置于定制夹具上,将夹具连接于BOSE 3520-AT生物力学试验机,以10N/S的速度加压至200N,消除蠕变,后将压敏片置入髋关节内,以10N/S的速度对标
KCNQ基因编码的Kv7型钾离子通道,在神经、心血管系统分布广泛,QO-83是一个对Kv7通道有很强开放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望开发成治疗癫痫、疼痛等的药物。本课题重点观察QO-83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时对心血管系统可能的影响。目的:观察QO-83对大鼠和犬血压、心率的影响,分析对离体血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SD大鼠随机分成5组,腹腔注射分别给予溶媒、QO-83化合物四个剂量0.25
目的:研究热聚合丙烯酸树脂经一定浓度的有机硅季铵盐浸泡处理后,对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的影响。通过冷热循环实验,检验抑制作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1.材料a.制作试件常规加热聚合法制备10mm*10mm*1.0mm大小的热聚合丙烯酸树脂试件174片。使用水砂纸在流水下依次从200目、400目、600目逐级打磨试件六个面,沿同一方向,每个面打磨50次,超声振荡清洗20min,然后将试件
第一部分无内毒素SINE RNA的制备目的:基因工程RNA是研究基因表达的关键工具,但使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制备的RNA会受到内毒素污染的限制。因此,本研究探讨了一种从基因工程RNA中去除内毒素并保持较高RNA产量的技术方法。方法:将含有小鼠基因组短串联散布核元件(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SINE)B1元件的质粒转化BL21 DE3大肠杆菌,然后从RN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指的是除酒精及其他明确的损伤肝脏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内过度脂肪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NAFL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流行病学显示NAFLD的全球患病率为25%左右,截至2018年,NAFLD在我国的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随着多药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及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结核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1]。利福喷丁(Rifapentine,RPT)是脂溶性长效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其体外抗结核杆菌作用比利福平强2-10倍,尤其对生长期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杀菌作用更强[2]。但利福喷丁难溶于水,对光敏感,稳定性差,且目前临床上多为口服的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