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氧化法和吸附法对水中铁锰的去除试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许多地区的水源,尤其是东北地区、华南地区、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源中存在铁、锰超标现象,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供水管网和工业生产等均造成不利影响。早在建国初期我国就确立了“地下水除铁除锰”这一具有重要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课题,其理论及应用先后经历了自然氧化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法三个发展阶段。但至今为止,如何实现铁、锰的快速高效去除仍是常规水处理工艺流程所面临与需要解决的常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将针对铁、锰的去除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第一部分着重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和水质条件对接触氧化除铁、锰技术的影响。接触氧化法是20世纪60年代实验成功的一套方法,已被应用于我国地下水除铁、锰的很多实际工程。实践表明,该法中“铁质活性滤膜”对易氧化的铁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但在除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当水中铁、锰共存时,铁的快速氧化会干扰锰的氧化,同时“锰质活性滤膜”形成周期较长,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呈现不稳定的除锰效果。为此,本文选用石英砂和锰砂为滤料,采用动态过滤的实验方式,研究了空气接触氧化除铁、锰工艺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静态吸附的实验方式,进一步研究了在空气接触氧化除铁、锰工艺中起重要作用的两种滤料的除铁、锰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逐渐增大滤层进水负荷,缓慢增大进水中铁、锰浓度的方式,可以在石英砂和锰砂表面形成能够催化氧化铁、锰的“活性滤膜”;当滤速增大到一定值后,两种滤料滤后水中铁、锰浓度均随滤速的增大而增大;两种滤料接触氧化除铁、锰的最佳pH值条件为中性、弱酸性和弱碱性;一定浓度有机物(TOC浓度在1.39-4.93 mg/L)的存在对两种滤料接触氧化除铁、锰效果影响不明显;进水中溶解氧浓度在一定范围内(3.84-7.88 mg/L)增大时,两种滤料对铁、锰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大;成熟的石英砂和锰砂对水中Fe2+和Mn2+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gergren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其吸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受溶液中Fe2+和Mn2+竞争吸附的影响。本文第二部分探讨了钛酸盐纳米线对铁、锰的去除情况。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钛酸盐纳米线,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水中Fe2+和Mn2+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其吸附活性。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钛酸盐纳米线直径分布在50-400nm,长度可达几微米甚至几十微米。在温度为298K、pH为6.68的条件下,钛酸盐纳米线对水中Fe2+和Mn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39.89 mg/g和34.67 mg/g,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采用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动力学过程。在实验条件下,钛酸盐纳米线对水中Fe2+和Mn2+的吸附去除率随溶液pH值及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文献
混凝土中的界面是影响其性能的薄弱环节,为了改善再生混凝土的界面,提高材料的基本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W3T4搅拌工艺,将混凝土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拌合水分三次添加(包括预湿阶段),搅拌分四步完成。从力学性能、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及细微观界面的扫描电子显微(SEM)形貌图和能谱图(EDX)的分析阐明了此种搅拌工艺和掺加矿物微粉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提升和微观机理。不同再生骨料掺合率(25%,50%
北京交通大学已建成的风洞实验室是一座双试验段闭口回流式风洞,对此风洞采用了热线风速仪、压力扫描阀等仪器埘流场内风速均匀性和风向角等指标进行校测,验证了该风洞边界层流
鉴于目前植被混凝土在北方寒冷地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低、抗冻性能和植生效果差、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和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型抗冻植被混凝土,可
空间等效桁架模型单元是一种新的有限单元形式,用来对空间受力问题进行有限元分析。传统的有限单元形式需要构造复杂的形函数,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混凝土
实际结构的功能函数往往不能明确给出,既限制了用一次二阶矩法分析结构可靠度;也造成使用蒙特卡洛抽样法估计失效概率时,需要大量的有限元模拟计算。为改进这一状况,本文用神经网
建筑加固业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了工程界越来越多的重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加固技术作为一种较新型的加固补强方
高纵筋率钢管约束混凝土柱(TRC-HLRR)是指薄壁钢管内填充混凝土,钢管在梁柱节点区断开,柱中纵筋配筋率率较高的一种新型组合柱。本文对高纵筋率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
硫酸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提高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是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硫酸盐侵蚀研究分为材料层次和结构层次两个方面,本课题从材料方面入手,利用人工合成的水硬性矿物α、天然矿物β和超细矿物掺合料γ研制了一种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防腐剂;并研究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国内外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及混凝土的硫酸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废弃混凝土在建筑废弃物中占有的比重非常大,以往的废弃混凝土除了一小部分用作道路和建筑物的基础垫层之外,大部分的废弃混凝土都运往了郊外或者农村,然后随意堆放或者填埋,这些做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耗费了很多垃圾清运费用,所以进行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在我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再生混凝土是再生集料混凝土的简称,它是指利用废混凝
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的特点,可以取得较大的使用空间,是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被广泛采用的抗侧力结构形式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现浇板对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