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s衍生碳基Bi-Sb纳米合金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金材料因同时具有其组成成分金属的特性,且表现出很多不同于成分金属的特殊物理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如低沸点、高硬度、耐酸碱性等,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催化、航空航天、运输等各大领域。传统制备合金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高温煅烧法、溶胶注塑法等,但这些方法经常涉及到繁琐的反应步骤,从而使生产工艺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能源消耗高。到目前为止,合成合金纳米颗粒的方法还比较少,而且,传统的加热方法很难制备得到尺寸均一的纳米颗粒。针对此问题,我们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快速、高效、低能耗的制备纳米合金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MOFs作为前驱体,以脉冲激光作为高效的转换热源,从而制备出尺寸均一的合金纳米颗粒(Bi-Sb合金)。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使其成为可以替代锂离子电池的重要选择。合金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近年来成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在合金材料中,通过合金组分之间协同的相互作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材料稳定性。此外,在已经被报道的合金类材料中,Bi-Sb合金因具有容量高、稳定性好等优势,成为非常有前景的一类合金材料。因此,本论文采用脉冲激光法,以新型Bi基MOFs作为前驱体,1064 nm波段的激光作为能量来源,将载有锑盐的MOF分解为Bi-Sb合金,通过调节Sb盐在MOF中的载量,我们可以连续调节合金中Bi和Sb的组成。由于前驱体MOF中的金属及金属簇与有机配体之间是原子级的均匀分散,因此,可以保证所得衍生合金颗粒的高度均一性。此外,合成出的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三维碳的基地上,可以有效避免纳米颗粒的团聚,并且增加了合金材料的导电性。借助一系列材料表征手段,包括: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对所合成出的碳基Bi-Sb合金纳米颗粒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形貌等进行了系统的表征。最后,我们将合成出的合金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详细研究了碳基Bi-Sb合金材料结构与储钠性能的联系,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主要包括如下:1.新型Bi基MOF的制备。首次合成出以金属铋盐为金属源,均苯三甲酸(BTC)为有机配体的新型Bi基MOF,将其命名为MOF-836,该MOF结构不同于已经被报道的具有相同金属及有机配体的CAU-17,我们报道的MOF,其合成条件更简单,尤其产率很高,这对后续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2.MOF-836衍生碳基Bi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的研究。首次以MOF-836为前驱体,脉冲激光为高效转换热源,制备得到均一分散的碳基Bi纳米颗粒。我们建立了激光参数与Bi纳米颗粒形貌、结构及电导率的之间的联系,并最终得到了高电导率且尺寸均一的碳基Bi纳米颗粒(粒径尺寸约30±10 nm左右),将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了其储钠性能,电流密度为200 m A g-1下,循环500圈后,放电容量为98.6 m Ah g-1,平均每圈衰减率为0.169%。3.MOF-836衍生碳基Bi-Sb纳米合金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将锑盐载入到MOF-836的孔道内,得到不同载量的Sb-in-MOF-836复合材料,以其作为前驱体,脉冲激光为高效转换热源,制备得到不同Bi、Sb摩尔比例的碳基Bi-Sb合金纳米颗粒,在该类结构中,颗粒粒径均一且高度结晶的Bi-Sb合金纳米颗粒都均匀分散在三维碳的基地上。将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了不同Bi、Sb摩尔比例的碳基Bi-Sb合金的储钠性能,并最终发现在0.70:0.30的比例下,得到的Bi-Sb合金材料性能最好(Bi0.70Sb0.30(MOF-836)),电流密度为200 m A g-1下,循环500圈后,放电容量为259.9 m Ah g-1,平均每周衰减为0.128%。4.CAU-7衍生碳基Bi-Sb纳米合金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为了增加Bi-Sb合金中Sb的比例,我们改变了配体种类,改为1,3,5-三(4-羧基苯基)苯(BTB),合成出高比表面积(1155 m2 g-1)的CAU-7,可以将更多的锑盐载入到MOF的孔道内,得到不同载量的Sb-in-CAU-7复合材料,以其作为前驱体,脉冲激光为高效转换热源,制备得到不同Bi、Sb摩尔比例的碳基Bi-Sb合金纳米颗粒,在该类结构中,颗粒粒径均一且高度结晶的Bi-Sb合金纳米颗粒都均匀分散在三维碳的基地上。将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了不同Bi、Sb摩尔比例的碳基Bi-Sb合金的储钠性能,并最终发现在0.50:0.50的比例下,得到的Bi-Sb合金材料性能最好(Bi0.50Sb0.50(CAU-7)),电流密度为200 m A g-1下,循环500圈后,放电容量为234.9 m Ah g-1,平均每周衰减为0.147%。因此,以配体为BTC的MOF-836作为前驱体,孔道内载入锑盐,当Bi与Sb的摩尔比例为0.70:0.30时,可以得到最理想的储钠材料。在Bi-Sb合金材料,并不是Sb的含量越多越好,存在一个最佳组分,材料稳定性最好,性能最好。综上所述,本课题以Bi基MOFs及其复合物作为前驱体,采用脉冲激光作为高效转化热源,成功合成出不同Bi-Sb摩尔比例、尺寸均一、分布均匀的碳基Bi-Sb合金,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能量利用率高、成分金属的比例可连续调节等优点,且室温、空气下就可以合成,无需任何保护气氛。研究了Bi-Sb合金的储钠性能,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其他文献
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 L.)耐盐生理机制对选育优良耐盐品种以及在盐渍化区域扩大银杏种植面积、解决融雪剂对银杏行道树生长影响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条件控制法,研究不同浓度Na Cl胁迫(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0.2%、0.4%、0.6%、0.8%、1.0%)对三年生银杏幼树生长、组织形态、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提出银杏耐性能力评价监测指标,为深
近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和市场监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和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凝聚力量、激发动力,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全面完成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
期刊
离散元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离散介质或颗粒系统的复杂静、动力学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目前已经广泛用于机械工程、化工制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和领域,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益处。颗粒离散元法认为系统由一系列离散的颗粒单元组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每个颗粒的运动方程并进行数值求解,实时追踪所有颗粒的位置和方位、速度和加速度等动态信息,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宏观/微观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更新演化。由于
纳米尺度下的金属焊接,可以在自下而上的电气和机械纳米器件制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焊接技术通常采用局部加热的方式,要求精确控制加热系统,并有损坏母材的可能。已有研究证明,在不加热的情况下采用较大的施加压力可以进行金属间的焊接,即宏观尺度下的冷焊。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实验,对几种典型纳米材料的冷焊行为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单晶纳米线的冷焊行为。为探索纳米尺度结构的焊接机理,开展了不同的焊接条
高精度GPS(Golbal Position System)时间序列是研究地壳运动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冰后回弹(Glacial isostatic adjustment,GIA)建模提供外部检核和新的约束,进而对板块运动、地壳垂向运动、海平面变化等提供重要改正。南极和格陵兰地区地壳运动特征的研究对全球板块构造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地球参考框架的构建与维持、极地冰雪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等具有重要参考意
现代电子器件的微型化和集成化使得电子器件在工作时能量密度巨大,而大部分的能量最终转化为了热能,使器件面临温度过高的问题。高温不仅影响器件工作的稳定性,甚至还会带来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因此,解决器件的高温问题并提高器件的能源效率对促进经济繁荣、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传统散热方式的一些限制使其在大规模应用或便携式设备上难以适应。水凝胶是一种含水量极高的三维网络结构材料,而水的潜热巨大,受生物
电流体动力学是电动力学与流体力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电晕放电是电流体动力学中一种常见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板电极结构是研究电晕放电及其相关现象的经典电极结构,在针板电极结构中电晕放电对液体产生驱动作用早已为人所知,然而部分现象仍缺乏系统性实验分析和理论解释。本文对针板电极结构中电晕放电驱动液体进行实验及理论研究并发展出一种新的液滴控制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晕作用
随着先进制造加工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微机电系统、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精度的运动系统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技术,特别是以压电陶瓷为基础设计的压电驱动系统对微纳尺度领域下的研究与应用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实际应用的位置跟踪过程中,压电驱动系统中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迟滞、蠕变现象以及机械结构带来的振动、摩擦等严重影响着系统的输出精度;此外,压电驱动系统与外界环境灵活、安全的接触交互也为
人类可以通过协调身体姿态实现在多种场景下(不平地面、狭窄空间等)的稳定行走。当受到外界干扰时,往往也需要调整步态参数以保持平衡。受此启发,考虑仿人机器人的冗余自由度设计,可以利用多种步行策略,比如踝关节策略、迈步策略(步行周期和步行落脚位置调整)、髋关节策略(躯干倾斜角度/自旋角动量变化)和变高度策略(质心高度调整),来提高真实环境下双足步行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考虑机器人的结构尺寸、驱动能力、双足支
氢能源由于清洁、可再生、能量密度大、反应产物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取代化石能源的理想能量载体。而利用太阳能生产氢能源为进一步解决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目前,光伏-电催化水分解以及光电化学水分解系统在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应用中均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水分解反应过程中产氧半反应具有大的能量势垒以及较慢的反应动力学,导致光伏-电催化水分解体系中的析氧电极以及光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