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审美批判——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视角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化、数字化的新媒体迅速进入我们的生活,占据着媒介市场。新媒体突破了传播的物质壁垒,降低了传播的成本,增强了传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性,使传播渠道更为宽广,传播形式更为丰富。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美,并明确提出人类是按照美学的规律来创造美的事物的,人类创造美的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新媒体传播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内容的丰富提供了美与非美的信息、思想和事物,且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精神,也同时提出了审美评判的使命。新媒体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新媒体时代实现了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无论是社会精英还是普通大众,只要会用电脑或者有智能手机,无需太多技术和技巧就可以轻松发布和获取信息,这对传播者的素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带来了道德困境、网民的非理性困境以及网络治理的困境。新媒体传播中传播信息的虚假、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问题,让无辜受众遭受伤害,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阻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这些传播现象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相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审美价值。马克思认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建立在“两个尺度”之上的,亦即“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外在的尺度)和人的“内在的尺度”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其度,一旦过度就必然带来负面的作用,新媒体传播的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这个尺度。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因为只有具备真善美的审美客体才是和谐的,才是真正美的。但是,新媒体传播则出现了审美的变异,由审“美”走向了审“丑”。  新媒体传播的异化现象与把关人审美价值导向的偏离、公民媒介素养的缺失、用户审美修养的降低和社会审美理想的丢失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发挥把关人价值引导的作用,培养公民媒介素养,提升用户审美修养,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审美理想,实现新媒体传播的审美复归。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有着强烈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更需要加强实践教学,这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直接关系到高职生的未来发展。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准备,为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高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前言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竞争,在这种情况下
求职择业,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道门槛,而近几年高校连年扩招,加上社会转型,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显著增大,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绝非易事。大学生就业难对我国
摘要:美术教育课程是美术技能和美术人文精神的合璧,它凝聚着深厚浓郁的美術技能知识和厚重的人文精神内涵。学生通过美术教育的洗礼,不仅能够了解和认知美术和美术教育,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和美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因此具备一定的美术运用技能为社会服务。本文就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为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美术教育;发展趋势;课程构建;探讨  前言  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