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垂直专业化深入发展并引起了生产链条的国际分布。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开辟其产业培育路径及推动其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而适当的原产地规则是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区域一体化中既能维系区域内的有效合作、又能避免弱化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不断强化的国际环境中,发展中经济体在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通过制定适当的原产地规则以发挥一体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理论依据,并通过经验分析进行验证,为发展中国家在一体化中的原产地规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论文共分六章,除引言与结论外,正文由四部分构成: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原产地规则的概念与分类、判定标准、相关理论、国际多边协调历程及国际差异性。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协定所制定的原产地规则差异性较大,原产地规则能够影响生产成本及资源配置效率、改变生产和贸易模式、具有贸易保护作用。 第三章阐述了发展中国家既要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又要不断的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通过利用原产地规则,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使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扩大,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本国生产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四章通过对包含原产地规则因素的三国模型的局部均衡分析,从短期静态和长期动态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宽松的原产地规则尽管在短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投入品生产形成了冲击,但是随着高技术含量进口中间投入品数量的累积,长期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中间投入品生产技术的提高与产业规模的扩大;宽松的原产地规则同时提高了发展中国家中间投入品和最终产品产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章选取墨西哥和智利进行产业层面的跨区比较,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在制定原产地规则时考虑两国要素禀赋差异性和贸易结构互补性,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时普遍制定宽松的原产地规则以促进其产业成长;对墨西哥机械及电子设备类的中间投入品行业的分析直接验证了论文第四章的结论。东亚地区宽松的原产地规则与其产业内贸易密切相关。受益于宽松的原产地规则,优势零部件产业在东亚地区已得到快速成长。东亚地区应进一步放松原产地规则,促进区域优惠贸易利用率的提高,以期通过原产地规则推动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