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增速整体放缓,股市经历了2015年的暴涨与暴跌,2016年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人民币加入SDR使得国内货币面临巨大贬值压力。政府主推稳定国内经济形势,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大对地区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扶持。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影子银行得以快速发展,形式利好,企业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宽,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当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核心,信贷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仍占据较高比重。金融业发展迅速,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助力经济发展,但国内区域经济增长幅度差异较大,社会融资结构与企业规模的差异仍非常明显,严重制约了金融改革的破冰之旅。2015年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融资结构也呈多元化发展,直接融资所占比重扩大,资本市场活跃度增强,在社会融资活动中作用明显。但是差异化的融资结构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显著仍有待研究。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季度融资规模增量作为融资结构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实证结果充分说明不同的融资结构与地区经济发展显著相关。国内信贷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最大,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股权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信贷支持的作用。在实证检验过程中,本文以各省融资结构中不同融资方式中融资金额的季度增量作为描述融资结构结构对经济作用的指标,并对人均GDP增长与不同融资方式规模进行协整检验,采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不同省份融资方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存在差异,西部省份信贷支持效果明显,股权融资作用较小。本文涉及到的融资结构是一个宏观概念,是指有多种融资方式构成以及比例大小。根据文章思路梳理,本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从经济增长理论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前人在理论与实证相关方面的研究。第二,探讨区域内有差异的融资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基于VECM模型基础上分析不同地区不同融资方式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效用,通过协整方程将影响关系展现出来,并通过短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再次印证结论。第四,在前面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消除差异的有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