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历史是从来不缺乏创伤的苦难史。尤其自20世纪以来,深重的战争阴影、频发的灾难、暴力冲突、文化认同危机及人的异化成为人类创伤体验的根源,共同造就了现代社会的创伤语境。面对人生劫难的共同主题,这一世纪诞生了众多深刻反映人类创伤和困境的艺术作品。创伤既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又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在现当代雕塑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创伤为动力或主题的杰出艺术家。他们试图通过创伤经验的艺术表达提示人们人类生存处境的恶化与焦虑的常态,旨在引发人们的反思。对创伤体验艺术创作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成为人文工作者及艺术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精神分析学视野下的创伤理论、艺术伦理学的发展为我们进行艺术作品中创伤体验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弗洛伊德、荣格的研究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美国学者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对创伤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建构,厘清了创伤的历史性和结构性,发展了处理创伤这一概念及强调处理创伤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与政治意蕴。创伤研究兴奋点由心理学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与社会政治期待、文化心理和文学艺术研究等联系在了一起。现代创伤理论也为本文在创伤语境下探讨现当代雕塑艺术中的创伤经验及其处理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方法支撑。 本文笔者尝试以社会学、艺术伦理学为背景,以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对创伤理论新建构为工具,通过横向比较博伊斯、贾克梅蒂、安塞姆·基弗、贝林德·德布鲁伊克四位二战以后具有典型创伤语境背景的雕塑家的艺术创作活动,来分析创伤语境下的现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创伤经验的表达及处理。通过比较分析,区分了创伤语境下,现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创伤性经验的历史性和结构性,揭示其创伤体验表达的一般性规律,尝试为分析现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创伤体验建构一个可以应用的方法理论,弥补当前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通过分析雕塑艺术家创作中创伤经验的复现和处理,指出处理创伤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与政治意蕴,阐发艺术反映现实图景的功能及其社会学上的意义,从而阐释出创伤语境下的现当代雕塑艺术如何通过表达和处理创伤经验来实现艺术超越的慰藉功能和社会启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