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语境下的现当代雕塑——从四位雕塑家艺术创作中的创伤经验及其处理谈起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历史是从来不缺乏创伤的苦难史。尤其自20世纪以来,深重的战争阴影、频发的灾难、暴力冲突、文化认同危机及人的异化成为人类创伤体验的根源,共同造就了现代社会的创伤语境。面对人生劫难的共同主题,这一世纪诞生了众多深刻反映人类创伤和困境的艺术作品。创伤既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又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在现当代雕塑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创伤为动力或主题的杰出艺术家。他们试图通过创伤经验的艺术表达提示人们人类生存处境的恶化与焦虑的常态,旨在引发人们的反思。对创伤体验艺术创作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成为人文工作者及艺术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精神分析学视野下的创伤理论、艺术伦理学的发展为我们进行艺术作品中创伤体验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弗洛伊德、荣格的研究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美国学者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对创伤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建构,厘清了创伤的历史性和结构性,发展了处理创伤这一概念及强调处理创伤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与政治意蕴。创伤研究兴奋点由心理学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与社会政治期待、文化心理和文学艺术研究等联系在了一起。现代创伤理论也为本文在创伤语境下探讨现当代雕塑艺术中的创伤经验及其处理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方法支撑。  本文笔者尝试以社会学、艺术伦理学为背景,以多米尼克·拉卡普拉对创伤理论新建构为工具,通过横向比较博伊斯、贾克梅蒂、安塞姆·基弗、贝林德·德布鲁伊克四位二战以后具有典型创伤语境背景的雕塑家的艺术创作活动,来分析创伤语境下的现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创伤经验的表达及处理。通过比较分析,区分了创伤语境下,现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创伤性经验的历史性和结构性,揭示其创伤体验表达的一般性规律,尝试为分析现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创伤体验建构一个可以应用的方法理论,弥补当前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通过分析雕塑艺术家创作中创伤经验的复现和处理,指出处理创伤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与政治意蕴,阐发艺术反映现实图景的功能及其社会学上的意义,从而阐释出创伤语境下的现当代雕塑艺术如何通过表达和处理创伤经验来实现艺术超越的慰藉功能和社会启示功能。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人类沿河而居,城市滨水而建,而桥则是连接两岸的枢纽。从小生活在山水之城的我对桥更有着特殊的情感,无论是溪流上简易古朴的石板桥,还是长江上车水马龙的混凝土大桥,于我
少儿钢琴兴趣教材体现了特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是维持少儿钢琴兴趣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要素之一。少儿钢琴兴趣教学方法是实行兴趣教学活动的根本保证,只有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他继承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传统,致力于表现普通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创造了意大利歌
关于以窗为题材的艺术作品的研究很有意义,但是这一方面的研究至今仍被忽视:窗户在画面中的作用不仅仅有扩展了画面的空间,在二维平面内塑造了三维空间,延伸了观众的视线。还重构
随着国际化语境的深入,中国当代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表现意识成为人们十分重视的问题。众所周知,“表现性”一词脱胎于西方的“表现主义”美学,而在中国,它既受到西方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