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指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因此,这一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理论、交往理论作为指导,同时借鉴了西方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理论,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辨析,回顾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回答了“为什么要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和“怎样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等问题。 文章第一部分,逐个阐明了主体、客体、主体性、主体间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概念,辨析了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的历程,详细论述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特征和指导思想。 文章第二部分,系统分析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历史功绩与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历史功绩表现为:提高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和局限性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平等性,教育内容的“悬空”性,教育方法的简单性,教育目标的整齐划一性。这些问题和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以我为中心,仅仅把受教育者看成客体引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发挥,直至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呼唤,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网络社会的迫切要求。 文章第四部分,论述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是建立交往式的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