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楼宇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变风量(VAV)空调系统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类公共建筑中,但变风量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以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变风量末端风量的实时测量是该系统末端变风量箱实现高性能控制的前提条件,现有的变风量末端风量测量方式无法满足低风速和流速分布不均时的末端风量测量需求,导致低负荷时无法真正实现按需调控,不但消耗空调系统大量的运行能耗,而且降低了室内热舒适性。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全过程的大数据绿色建筑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YFC0704200)”课题三“建筑运行大数据安全与数据质量保障关键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穿戴传感的人体热感觉实时预测及室温智能调控(519781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楼宇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变风量(VAV)空调系统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类公共建筑中,但变风量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以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变风量末端风量的实时测量是该系统末端变风量箱实现高性能控制的前提条件,现有的变风量末端风量测量方式无法满足低风速和流速分布不均时的末端风量测量需求,导致低负荷时无法真正实现按需调控,不但消耗空调系统大量的运行能耗,而且降低了室内热舒适性。其次,现有变风量空调系统风量控制方法大多是基于运行和调试经验,缺乏较准确的动态数学模型作为支撑,导致系统控制过程粗糙、风量波动较大,也影响了系统运行能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为实现宽量程范围的空气流量测量,并在此基础上以低能耗实现变风量系统送风量的稳定控制,本文提出利用阀门力学特性进行变风量空调系统风量测量和控制的新方法。首先,建立了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阀门的力学-流量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的特性进行研究;然后,利用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风量精准监测的优势,建立了变风量送风管网的风量预测控制模型和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分析变风量系统送风管网阻力特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利用末端阀门压差或扭矩等力学特性测量风量的风量测量新方法,包括压差式、扭矩式阀门风量传感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结构设计;提出了风量传感器输出灵敏度和输出量程比两项性能评价指标,并利用上述两项指标验证了阀门风量测量方法的有效性。(2)本文建立了计算流体力学(CFD)和固体有限元静力学(FEM)相结合的阀门风量传感器力学特性仿真模型,研究了阀门数学模型中开度、风量、压差、压损、扭矩、流量系数等关键参数变化规律,为指导试验设备选型提供了理论支持;为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并开展阀门风量传感器的性能测试试验研究,建立了阀门风量传感器研发试验系统,试验系统调试结果表明,风量测试试验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为±1.38%。(3)针对压差式阀门风量传感器,本文仿真研究了不同阀盘开度和雷诺数工况下的压差流量系数C、阀门的压差和压损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压差式阀门风量传感器样机,通过实测试验,对仿真结果和样机实测误差进行了部分验证;结果表明,在紊流工况下,不同开度和雷诺数时的流量系数C基本为定值,实测样机风量控制误差小于±5%。(4)本文提出了扭矩式阀门风量传感器阀盘压差面测量方法,取代了压差点测量方法,进一步解决了非理想条件下的阀门流量测量问题;仿真研究了不同阀盘开度对扭矩流量系数K的影响、上游非理想安装条件(90°弯头)对阀门扭矩所产生的影响;在仿真结果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扭矩传感器和扭矩式阀门风量传感器样机,对样机的扭矩流量系数K和测量误差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扭矩流量系数K随开度的增大而减小,非理想安装条件对扭矩测量影响小于1.88%,样机的风量实测误差小于±5%。(5)本文建立了变风量系统送风管网设备仿真模型,提出了两种目标需求风量下的阀门开度预测算法,并利用仿真模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其中,第一种算法是基于管网阻抗模型,仅需已知管网拓扑结构和少量样本数据即可实现较高精度的阀门开度预测;另一种算法是基于机器学习,无需任何管网信息,但需要一定量的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预测精度略低于第一种。(6)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末端阀门开度预测的新型系统总风量控制方法—阀门开度预测法,并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静压设定值法和阀门开度预测法的风量控制稳定性和节能效果,结果表明,阀门开度预测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减少约50%的非稳定调控时间,相比于定静压设定值法节能21.6%;利用仿真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阀门风量传感器在系统中的应用性能,相比于皮托管式风量传感器,阀门风量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和输出量程比分别优化了 5.3倍和15.7倍以上,且当负荷下限设定值由额定负荷的30%调整为10%,阀门风量传感器带来的节能收益率高达10.8%。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资源要素稀缺程度的不断上升和信息技术对地方政府精准评估企业生产率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采纳从浙江省兴起的集约导向型政府干预。这一新型的政府干预以地方政府综合多部门掌握的数据评估出的企业生产率为依据,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差别化企业要素使用成本,促进资源要素向高生产率企业集中,实现区域内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直观上来看,集约导向型政府干预将优化区域内的要素配置,进而提升地区生产率,但
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s)可实现氢能的高效利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碱性条件下,燃料电池具有更快的氧还原动力学,可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然而,作为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的关键组件,阴离子交换膜(AEMs)的OH-本征迁移率低,OH-进攻下阳离子基团和聚合物主链易降解,造成其离子电导率低、碱稳定性差。设计膜材料的分子结构促进微相分离,可以有效地构建OH-传导通道,进而提高膜的OH-电导率。采用
宇宙学标准模型(CSM)以广义相对论(GR)为引力理论基础建立。在背景演化上,CSM包含了暴胀和后期加速膨胀两个阶段。两次加速膨胀的存在是CSM符合观测数据的基础,但二者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Poincaré规范引力(PGG)理论为基础,研究暴胀和后期加速膨胀产生的机制。基于以上考量,第1章(绪论)简要介绍了 GR和CSM以及规范场论的发展历史。第2、3、4章分别介绍了 PGG的运动学、动力学
RNA结合蛋白位点的鉴定对细胞生物学在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水平至关重要。研究表明,lncRNA可与DNA、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各种生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lnc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对于研究分子机制、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解释lncRNA的功能是必要的。因此,构建一个高性能的系统来预测lnc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其功能进行注释,对农作物发展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
氢能作为一种高质量能量密度、碳中性的燃料,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品。在众多的制氢方法中,由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驱动电催化水裂解,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水裂解包括水氧化析氧和质子还原产氢两个半反应,其中水氧化反应涉及四个质子和四个电子的转移,且需要克服较高的热力学能垒,被认为是水分解反应的瓶颈。因此,研发高效、稳定、廉价的电化学水氧化催化剂是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分解水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由于其生产工艺简单、环境友好且能量转化率高等优点而备受青睐。对电极材料作为DSSCs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接收光阳极传输的电子并催化13-还原(IRR)的作用,是影响DSSCs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贵金属铂(Pt),因其良好的IRR催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DSSCs的对电极。然而,Pt资源储量有限且在反应过程中易被
合作演化问题是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科学问题。合作行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合作行为通常会降低个体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合作现象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的问题。演化博弈论为研究系统中合作行为的涌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框架,博弈论刻画了个体之间的交互关系,网络描绘了系统的空间结构。在合作演化研究领域,学界在空间互惠情境下,围绕策略更新、行为多样性等诸多
“疾病”是人生理的异常或失调,而“疾痛”是疾病所引发的个人心理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反应,是由文化建构的病患经验。本文从病人的主体性出发,描写和研究慢性疾病的疾痛叙事,其中包括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对疗法的选择、对疗效的评估和应对日常生活困难的策略,以从这些叙事中发现生活世界的映像和病人与其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透视疾痛叙事中地方性文化所提供的微观情境。本文认为地方性的知识对人们的疾病认知、表述有形塑的作用,
灵巧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灵巧的设计,从情景引入到知识生成,从师生互动到课堂总结,无不需要教师精准地解读教材,严谨地把控知识特征以及细致、灵活地引导和衔接学生活动.文章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应如何进行,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的热门领域,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则是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前沿课题与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