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canker of apple)是由黑腐皮壳属Vasla spp.真菌(无性型为壳囊胞属Cytospora spp.)引起的枝干病害。自1916年在我国发现该病以来,已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特别是近年来该病在陕西、山东等苹果主产区严重发生,因其防治难、危害重常被称为苹果树“癌症”,目前该病已成为我国苹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九十年代生产上推广的福美砷类药剂具有高残留、强致敏、刺激皮肤等缺点,长期使用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目前已被禁止使用。随着人们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求,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拮抗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寻找和开发能够有效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新型杀菌剂和生防制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初步验证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同时明确了几种果园常用新化学药剂、生防制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1、通过皿内对峙试验筛选出7株对苹果树腐烂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植物内生放线菌。并通过杯碟法检测发现,Hhs.015(BAR1-5)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到18.2 mm;GPLA-9、TGNBA-13、TGYXCSA-7的抑制活性也较为明显,其抑菌圈直径也超过了14 mm。摇培法检测结果显示,植物内生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在稀释200倍、100倍时均能有效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其中Hhs.015(BAR1-5)的抑制率抑制活性最好,抑制率分别达到83.2%。2、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7株植物内生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制效果随稀释倍数的增高而减弱。无菌发酵滤液稀释2倍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高于80%,其中Hhs.015(BAR1-5)的抑制率为92.3%。显微观察发现,其使病原菌孢子萌发后芽管明显畸形,表现为芽管粗细不均匀、不规则弯曲、顶端膨大。3、菌株Hhs.015(BAR1-5)活菌和无菌发酵滤液对不同种类苹果树腐烂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其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主要是导致菌丝形态发生变化,表现为菌丝扭曲畸形,顶端膨胀,外壁破裂原生质体流失。4、离体枝条接种及田间刮除病斑并涂抹药剂的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内生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在离体枝条病斑治疗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处理5d后AR1-14、TGYXCSA-7、Hhs.015(BAR1-5)防治效果分别为85.6%、83.2%、69.7%;处理10d后AR1-14、TGYXCSA-7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3.6%和51.5%。田间病斑刮除后涂抹植物内生放线菌发酵原液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明显,防效均达到80%以上。5、果园常用的新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明显。6、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防制剂中科5号、中科7号能有效地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同时促进病斑伤口愈伤组织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