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乡村社会救助研究(1950-1956)——以湖北省秭归县为例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以来,社会救助工作摆上了党和国家工作中更为重要的位置。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关乎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深入研究建国以来农村社会救助政策不仅有助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更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需求。  中国传统及近代的社会救助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救助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在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为建国后党的农村社会救助政策提供了经验参考。通过研究1950-1956年秭归县的农村社会救助,探索建国初期农村政府是如何救助庞大的弱势群体。本课题研究以档案资料为基础,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试图展现秭归县农民当时的生存面貌。秭归县地方政府展开了积极的政府救助和民间救助,使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研究梳理这段历史,就是为促进当代乡村社会救助历史研究走向深入,并为当前弱势群体的救助研究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部分介绍了1950-1956年的秭归县乡村民众的生活面相。阐述了当时秭归县农民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部分介绍了建国初期乡村社会救助体系建构及救助对象。  第三部分着重考察了建国初期秭归县乡村多元社会救助的实施,不同的救助主体进行了不同的社会救助。  第四部分对1950-1956年秭归乡村社会救助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从中得到了经验教训和对现代社会救助的启示。  建国初期,秭归县的乡村社会救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目的就在于通过个案研究探讨建国初期秭归县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实践,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当今提供历史参考。
其他文献
在WTO框架下中国的国有企业补贴不仅要受到以《SCM协定》为核心的WTO补贴规则的一般规制,而且要受到中国入世法律文件的特别规制。本文在对规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以相关规
健康权是国际上所公认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公民平等的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项权利。健康权的享有不因种族,宗教,政治信仰,经济或社会情境各异,而分轩轾。在国家层面,随着社会的
文字就是祖先历千年开拓继承和发展而留给后人的独特的代码,也是人类步入文明的一个伟大创举,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学习文字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熏陶的过程。
期刊
本文在对损益相抵规则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对该规则的法律特征、立法例、理论依据、构成要件及其具体适用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坚持解构与建构的
运动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热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根据当代小学田径训练的现状,就课堂奖励机制在小学田径训练中的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