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危机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能否有效治理各类公共危机,是对转型期中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严峻考验,与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从协同治理模式的角度研究公共危机及在公共危机全过程治理中各社会主体间的不同作用。加强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推进效能型、责任型政府建设,推动公共危机治理的制度变迁和理念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丰富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指导现实中公共危机治理系统的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我国现行的单一主体被动反应式公共危机管理模式虽然在历史一定时期内效果显著,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所存在的政府及公民公共危机意识不强、应急联动机制缺失、绩效评估机制欠缺、法律支持薄弱、社会协同参与机制缺位、人本理念缺乏等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已与现代社会公共危机呈现出的频次增高、影响增大、波及面扩大、危害性加剧、黑社会性增强的特点不相适应。鉴此,本文在风险社会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的理论指导下,把握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分级治理、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全民参与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我国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思路,以实现公共危机损失最小化、社会和谐最大化的治理目标。这种全新模式不仅强调多元权力中心协同参与,而且强调全过程的公共危机治理,将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社会公众、媒介乃至国际社会看作公共危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对公共危机潜伏期、公共危机爆发期、公共危机善后期的治理同等重视。各社会主体在公共危机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积极联动发挥各自作用,共同有效治理公共危机。但是,这一构想的实现过程是曲折、长远而艰巨的,需要以政府公共服务理念的转变、政府相关制度或机制的建立、完善或变革、社会各主体自身力量的发育及其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为实体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