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随访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分析其不同转归的相关预测因子,进一步完善慢性HBV感染自然史。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117例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主要随访内容包括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基本信息及整个病程中的HBV-M、HBV-DNA及肝功能等,以出现不同临床转归为终点。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对不同临床转归进行分析并绘制出生存曲线图形,对其图形进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临床随访时间:1年~9年,平均及中位随访时间:4年。随访结束时共有9例(7.69%)发生HBsAg阴转,其中4例产生HBsAb,15例(12.8%)HBeAg阴性CHB,其中5例进入自然史HBeAg阴性CHB期,10例为肝穿后具有抗病毒指征。2.不同年龄分组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基线HBsAg有显著性差异(F=17.859,P=0.016),随访终点时各组HBsAg有显著性差异(F=8.43,P=0.031)。3.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各年龄段HBsAg滴度随时间下降,<30岁组、30~39岁组有显著性差异(t=2.937、2.125P=0.006、0.038);40~49岁组、≥50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1、1.421P=0.098、0.165)。4.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年龄与基线HBsAg呈现负相关关系(r=-0.615p<0.001)。5.至随访终点时,发生HBsAg阴转的患者年龄较小,基线HBsAg值较低,碱性磷酸酶(ALP)较高。生存分析表明,根据不同基线HBsAg分组,基线HBsAg越低,发生HBsAg阴转比例越大(χ2=4.442,P=0.035);与女性相比,男性更易发生HBsAg阴转(χ2=4.785,P=0.029)。6.至随访终点时,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相比,进展为HBeAg阴性CHB患者女性较多,随访终点HBsAg及DNA较高;生存分析发现,随访终点HBsAg及DNA越高,HBeAg阴性CHB发生率越高(χ2=18.359、77.513,P<0.001、0.001);有饮酒史患者进展为HBeAg阴性CHB的可能性更高(χ2=4.555,P=0.033)。7.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年龄、基线HBsAg是预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HBsAg阴转发生的独立因子,风险比分别为0.896(95%CI0.830-0.968,P=0.005)、0.989(95%CI0.980-0.997,P=0.010);而性别、终点DNA是预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进展为HBeAg阴性CHB的独立因子,风险比分别为11.075(95%CI1.839-66.681,P=0.009)、4.173(95%CI2.453-7.099,P<0.001)。结论:1.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应定期随访,随访期间应注意监测生化、病毒等指标,必要时行肝活检明确是否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2.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基线HBsAg与年龄呈负相关,在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多年后,HBsAg滴度随时间的延长降低。3.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预后受年龄、性别、HBsAg基线、随访过程中HBVDNA变化,饮酒史等影响。年龄、基线HBsAg是HBsAg阴转的独立预测因子;性别、随访终点DNA是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发展为HBeAg阴性CHB的独立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