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多元主体协同管理研究--以潍坊市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承载着城市的综合能力,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前途和地位。但是,当前中国的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投资大、投资回收慢,经济效益低,有的部门缺乏专业的人员,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管理不合理,导致了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对公共财政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在不断的变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要改变以往全能型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职能有限的责任政府,要去除以“官本位为中心”的官僚型政府的思想,建立为以“公民为中心”服务型政府,逐步实现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改变着公民的利益诉求,中国传统的政府单一主体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格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模式。
  本文以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借助治理理论、协同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多元主体协同管理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文章以潍坊市的“三河”项目为案例介绍了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单一主体管理的基本情况,发现了当前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融资体制不健全,管理资金几乎由政府独自承担,资金短缺;政府垄断管理,官僚主义盛行;政府规模庞大,机构臃肿,职责划分不明确;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不足,存在漏洞;公民参与不足,缺乏参与管理的意识;在管理中缺乏专家和技术人才;法律法规不完善。以“潍坊市火车站南广场片区”项目为案例介绍了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多元主体协同管理的基本情况,同时分析了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困境主要是: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不高、协同治理水平不高、各主体协同治理理念缺失、政府在管理中的权威主义。
  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多元主体协同管理的经验,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加强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管理、建立多元主体管理的协同机制、培养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理念、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五个方面的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企业化改革的大环境下,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也在向着企业单位的方向转型。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与通策医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9年前开始合作,于2011年11月5日签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与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建设生殖中心合作协议》,共同出资设立昆明市妇幼保健生殖医学医院有限公司,同年通策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对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投资3亿元进行分院的建设。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在向企业转型这一过程中,如何加强市场收益和提
正在处于信息时代的人类社会目前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全球一体化的作用下驶入数字化时代,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正在以开放、共享、协作为特征的数字化技术被极速改变,伴随着的是国家商业银行所面临竞争的格局、竞争空间的范围和竞争的对手也在深刻的持续发生深刻的改变。Z银行郑州分行地处“一带一路”重点经济地带,面临环境复杂多变,该行现有的竞争战略已经不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制定Z银行郑州分行新的竞争战
学位
伴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发展,衍生出了一套新的治理逻辑,即大数据思维。对地方政府治理而言,大数据思维强调用大数据捕捉社会、公民在经济、民生等需求的变化趋势,并以开放、共享的态度去应对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挑战。当前,以科层制为基轴的传统地方政府治理显然不适应民生需求多元、信息开放共享、供给便捷高效等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寻求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显得十分必要且紧迫。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大数据思维视角下地方政府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品质,连带着也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县自从1997年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开展城市管理工作以来,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权责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但是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成效不彰,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地推进城市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本文以W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
信访作为民众反映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工作。现如今,中国正处于社会管理向多元协同治理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此情境下,原有社会矛盾逐渐消弭,新的社会矛盾正在产生,且主体更加多元,问题更加纷繁复杂。因此,政府亟需一套新的信访体系来知晓社会意愿、缓解社会矛盾;民众亟需一套新的信访体系来表达自身诉求、保障自身权益,信访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受限于信访工作内外双方面的因素,尽管信
学位
正确处理好政社关系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政社关系,既需考虑中国社会体制改革进程及相关理论模型的变迁,亦需考量地方实践的巨大差异及相关理论解释的适用性。就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形塑的政社关系而言,其具体模式基本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改革力度、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间的实际互动水平,区域间往往差异巨大,需要跳出依附论和伙伴论等传统理论进行个案研究。
学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初步建成,到标准化、均等化再到现代化,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后,接下来的重心在于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诚然,“完善”的达成需要服务体系与服务对象的进一步匹配。  本文在借鉴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框架和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场景理论提炼出公共文化服务中需要匹配的四个要素,即社会、载体、服务、用户。根据要素之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县(区)级政府作为政治结构中的一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央以及各省政策的下发,各省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有所迁移与转变。对X村来说,其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历了若干个阶段,县(区)级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  本研究基于浙江省Y区X村40年以来的集体经济发展过程,研究其县(区)级政府——Y
技术进步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下,智慧治理成为应对新兴治理难题、突破传统治理困境的创新治理模式。本文以浙江省乌镇为例,在借鉴电子治理和社会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智慧治理的分析框架,以此剖析智慧治理的治理变革路径、运行机制、治理绩效、实践限度以及修复策略。  研究指出,智慧治理是一种新型治理模式,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治理形态或治理阶段,是传统治理的阶段性跃升状态。研究发现,在传统
学位
古村落保护利用是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重要一环,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将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列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特色保护类村庄,并将“吸引社会力量,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探索古村落古民居利用新途径,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和振兴”作为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因此,深入开展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