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传统妖怪形象比较探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妖怪”自人类产生意识以来,一直存活于人类的想象中,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远比神灵的形象更具有原始粗犷性、丰富戏剧性、生活细腻性等等,换句话说,妖怪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皆赋予妖怪之中,比较形象化。“妖怪”形象的来源、取材也是仅仅围绕着自然环境、生活习惯,所以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环境充满敬畏之心,因此也把这份对自然的敬畏移情于妖怪形象的创造之中,从传统妖怪的创造形象我们可以体会出,古人对自然的尊敬与畏惧,简称“敬畏”,这也是人与自然、宇宙最初也是最好的相处模式。另一方面,传统妖怪作为传统文化、民俗的重要一部分,研究“传统妖怪形象”对探讨中日两国的妖怪文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且中日妖怪从古至今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发展,无论其内涵变化还是外在形象的改变其背后所反映的是两个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民俗领域的巨大差异。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传统妖怪形象的研究,首先分析中日两国传统妖怪的来源,其次比较中日两国传统妖怪形象的差异,然后探究其传统妖怪形象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进行全文的总结并对21世纪科技所创造出来的“新型妖怪”进行批判。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归纳,总结了近年来中日妖怪学取得的成就、分析妖怪学的侧重方向、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探究中日传统妖怪形象的来源。探究妖怪来源之前,回顾分析了神话与妖怪、人的关系问题,着重回顾了人类的起源、发展,接下来对中日两国传统妖怪形象的起源就行介绍、分析。中日传统妖怪分别来自:自然现象,动、植物,还有人。但是在“人”这里中日出现差异,中国以部落反抗者为原型,日本以堕落的神为原型;第三部分,比较中日传统妖怪形象。中国的妖怪主要取材于《山海经》,日本的妖怪主要取材于《日本妖怪大全》,本部分根据其形象来源对其传统妖怪形象进行划分,为了进行比较,两国皆分为:自然现象型,动、植物型,半人半兽型,人型。第四部分,从中日两国传统妖怪形象比较这个话题以哲学的视角进行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中日民俗、文化差异的思考;中日思维方式差异的思考;中日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根据以上内容的分析、研究,对中日传统妖怪形象变化、发展进行总结,并对21世纪伴随科技发展、进步所形成的“新型妖怪”所带来的隐患给予关注。
其他文献
为减少现有混沌优化方法在搜索空间内的盲目重复搜索,提高寻优效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沌优化算法,并用于电力系统经济负荷分配这类复杂、非线性问题的求解中。该算法根据当
程邃晚期的绘画代表了他一生绘画的极高造诣,同时也是他艺术生命的缩影。晚年程邃的绘画作品中蕴含着他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与对世情的勘破态度,虽然程邃传世的作品极少,但也能
焦油已经成为制约生物质气化技术发展的瓶颈。针对如何高效利用生物质气化焦油的问题,结合HZSM-5催化剂的催化温度相对较低,以及低Si/Al比的HZSM-5有利于提高烯烃产率的特点,
探究清末民初媒介功能既要关注媒体本身,更要研究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关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报人、报业与政治变革的关系。面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前后的政治氛围,陈
<正>据报道,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机械所自主研发的侧钻水平井膨胀套管完井技术,在塔河油田刷新入井深度、井斜和连续膨胀长度3项全国纪录,标志着中国石油膨胀套管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锶-89(89Sr)治疗配合局部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大病灶的疗效,分析单用锶-89治疗、局部外照射治疗及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确诊为骨转移癌伴有大病灶的患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深受中国读者熟悉和喜爱的成名作《挪威的森林》曾在出版后面对书名翻译方面的质疑。在最新随笔集《无比芜杂的心绪》中,村上首次披露了当年《挪威的森林》在
报纸
情欲,特指人的各种情感和本能欲望。本文以观众心理美学与接受美学为线索,对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羁绊作出深入分析和细致研究,论证了完成动画的前因是作者"情"的置入,并促使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偏向喜欢冷鲜食品。目前,冷鲜肉相对于冷冻肉来说,更加受社会大众的喜爱,但是由于其容易腐坏的特性,所以
本文针对生产型企业的品质管理,结合在生产现场品质方面多年的实践工作,从人、机、料、法、环的角度,总结了生产现场品质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