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PICU有创机械通气相关气漏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现状,探讨其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为临床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并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气漏的43例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过程,并与同期收治的507例非气漏的机械通气患儿对比,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其发生气漏的高危因素。 结果: 我院五年PICU中有创机械通气相关气漏的发生率为5.8%(43/740),且气漏可能增加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Z值分别为-4.512及-3.320,P<0.05)。高危因素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重症评分、PIP、PEEP、RR、肺炎、ARDS、麻疹、哮喘、心肺复苏术、高频通气、肌松剂应用在气漏组和非气漏组中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评分、PIP、肺炎、心肺复苏术、肌松剂的应用是PICU有创机械通气相关气漏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0,1.078,0.194,0.363,0.128,均P<0.05。 结论: 我院五年PICU中有创机械通气相关气漏的发生率为5.8%,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重症评分、PIP、肺炎、心肺复苏术、肌松剂的应用。机械通气中,气漏的发生可增加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