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至今,“80后”作家在传统文学期刊上不断发表新作的能力,与不断介入文学批评场所的存在感使得“80后”作家成为了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类创作群体。从目前已有作品来看,“80后”作家的创作在各个领域皆有一定的进步,而“80后”作家对历史进行的书写从内容、形式及主题乃至数量等方面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驳其所承受的“历史缺席”一类的批评声音,但这一类创作实际上却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选从“80后”作家的历史书写入手便具有了一定的“正名”意义。本文第一章对“80后”作家的写作进行整体概观与梳理。在将“80后”作家的写作轨迹清晰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其越发成熟的写作趋势,并在对照之中发现“80后”作家的历史书写在一定程度上接续了之前书写青春与现实的经验,完成的是对自我父辈乃至家族、家乡的追忆与追认。“80后”作家借用自我的想象、他人的记忆及经历对历史进行了一定的还原,同时也将其与当下相对应,试图找到自己的根源及某种恒常的人性,拓宽了自我对历史及世界的认识。第二章则通过与“80后”作家的非历史书写及非“80后”作家的历史书写进行简要对比,对“80后”作家笔下历史书写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析,可见其人物形象多以自身经历服务于文本主题而呈现出符号化的特点,叙事节奏则因得当的语言与叙事视角的多样化处理呈现紧密感,而象征与隐喻的手法则帮助文本实现着意义系统的丰富性。第三章从自我境遇的改变、代际理解的加深、现有创作的困境及外部批评的影响几方面对“80后”作家转向历史书写的原因进行辨析,以证其转向历史进行描绘的时机已然成熟。第四章则从读者的接受角度、代际视角来确认“80后”作家的历史书写在文本层面具一定的文本价值,在代际接续层面也具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同时,“80后”作家在对想象力的把控及经验的革新上仍有一定的进步空间。总体来看,“80后”作家的历史书写展现了“80后”作家这一群体的历史意识,并显示了这一代际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已然拥有承受历史之“重”,并将其“轻”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