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芍药为(Paeonia lactiflora Pall.)均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植物,是我国特有的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本试验采用能适应东北地区气候,在吉林,长春地区正常生长,冬季人工防寒或无需防寒能安全越冬的芍药属品种为母本,与不同类型芍药属品种进行人工杂交试验,对各杂交组合的平均结实数,种子千粒重进行统计及分析,并对不同浓度硼酸对芍药属植物杂交平均结实数及千粒重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试验采用的17个牡丹组品种,13个芍药组品种去雄套袋不授粉观察其单性结实能力,发现本试验所采用的的母本品种均无单性结实的能力,可以排除在杂交试验中母本单性结实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采用人工杂交授粉的方式进行杂交试验,本试验共设计有300个杂交组合,授粉1800朵花,共计获得9922粒杂交种子,其中牡丹组组内近缘杂交共有杂交组合191个,授粉1146朵花,杂交种子共获得9034粒;芍药组组内杂交共16个组合,获得杂交种子共426粒;组间杂交共66个杂交组合,其中正交共53个组合,获得种子48粒,反交13个组合,获得种子447粒。3.牡丹亚组内近缘杂交亦有杂交不亲和的杂交组合主要表现为杂交不结实或虽有结实但是所得种子中空干瘪,各杂交组合中当母本性状相差不大时,父本的形状是影响杂交结实率的主要原因,杂交结实率随着父本花型进化成得变高而降低,不同类型牡丹作为母本时,母本自身的结实率是影响杂交组合的主要原因。4.发现牡丹组杂交平均结实数随硼酸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然后减小的趋势,硼酸浓度为20 mg/L为最佳浓度;芍药组杂交平均结实数随着硼酸浓度的增加同样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硼酸浓度为20 mg/L时的平均结实数与对照组的平均结实数差异性显著,硼酸浓度对牡丹组与芍药组正交试验不同杂交组合的平均结实数影响不同。本研究表明以东北地区现有的芍药属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是可行的,在杂交种应选取‘凤丹白’、西北牡丹品种这类自然平均结实数较高的品种为母本,杂交父本应尽量选取花型进化程度较低的品种;硼酸处理柱头的方式可提高芍药属植物杂交的亲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