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公认的文学大家,其思想发展、文学成就,经过了一个渐变的轨迹。苏轼早年在秦凤路凤翔府担任签判的经历,虽然仅仅为期三年,却在他人生中居于重要地位。就思想的发展来说,担任官职使苏轼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民生疾苦,开始形成独具一格的“同然”思想;与此同时,远离家乡、历任长官给予待遇的不同,也让他产生了世事无常的切身体验,再加上早期所读佛书、道藏的基础,苏轼的思想开始加入佛家、道家的因素,并逐渐有交融的痕迹。这些思想特点,贯穿了苏轼的一生。凤翔时期,正是它们形成的源泉。由于苏轼在凤翔仅创作了一首词,所以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他的很多咏怀古迹的作品,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此前过于依赖书本、议论有余而感性不足的缺点,开始把独到的思想感情,与亲眼所见的情境相结合,使作品的说理特征,与文学意味相得益彰。另外,他初步尝试的兄弟唱和、友朋酬赠类的作品,也呈现出情感表达与描写意象,能够比较自然地结合的面貌。这是凤翔期间比较成功的诗歌或散文,大多具有的特点。而另一个方面,苏轼这段时间也存在一些用笔粗率、纯粹说理、艺术感染力不强的作品,它们的通病,在于没有实现情与景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