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鸦片战争以降,统治中国千年之久的儒学价值体系逐渐不可欲,新知识分子围绕民族复兴提出了诸多重建人生价值体系的方案。其中真正涉及人生观构建中主要矛盾的探讨,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被接受和传播奠定基础,且对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思想借鉴和理论指导意义的是作为近代思想交汇点的“科玄论战”。“科玄论战”汇集了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思想的一个重大交汇点和分水岭。它发生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之前,是对何为科学的人生观的探讨,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何是科学人生观的逻辑论证。纵观整个论战,其基本主题看似是对“科学”与“人生观”之间关系争论,但从当时形势来看,无论是“玄学派”还是“科学派”其主张都包含人生观教育的基本要素,均关注着青年的思想启蒙。尤其是在论战后期出现的“唯物史观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不仅论证了科玄双方的片面性,而且阐释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科学性,这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内容被广泛接受和传播起到了中介作用。在此前提下,虽然在整个论战过程中专门针对教育所做的文章有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当时发表的文章中,引申出有关青年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启示。论文第一章通过回顾和重新梳理“科玄论战”中有关人生观教育理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论述,探寻出在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主体地位确立之前,近代中国所需要的人生观教育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唯物史观派”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如何合理解决了科玄双方有关“自由”与“因果”、“个人”与“社会”、“工具”与“价值”以及“人文”与“科学”这些有关人生观教育的矛盾问题,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体系为何是正确的、科学的,从而构建出整篇论文的研究框架。论文第二章至第五章,是以“科玄论战”所提出的有关人生观教育的问题为切入点,分别论证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为何是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以及作为科学的人生观教育它的教育理论、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中第二章,以“科玄论战”中“自由”与“因果”这对矛盾的解决为主线,归纳和总结了马恩经典作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有关人生观教育的论述,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理论进行基本溯源,论证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科学性表现为其本身在教育主体、教育矛盾、教育实践规律和教育方向把握上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第三章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论述。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理论中对“人”的科学规定,人生观教育目的是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一种期望和规定。因此,人生观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个人”与“社会”辩证统一基础下的目标体系。这一目标体系以“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为依据,这是对“科玄论战”中人生观教育目标争论的回答,也是与西方个人主义和机械主义人生观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人生观教育目标体系的要求下的教育任务由根本任务和具体任务组成,其中具体任务根据根本任务而设立,是完成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具体任务虽各有不同,但均是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根本目标而服务。根据科学的人生观教育目标和任务,第四章论述了真正合乎“现实的人”的教育内容如何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具体内容为:正确回答“什么是人”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人为什么活着”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以及“人应该怎样活着”的人生实践观教育,从而构建了既具有政治性、目的性、先进性,又具有针对性和可接性的科学人生观教育内容。第五章则主要侧重教育原则和方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作为科学的人生观教育,其教育原则的确立,必然要求在现实需要中整合“科学”与“人文”,实现“求真”与“求善”的辩证统一。科学的人生观教育方法将“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通过方向原则要求下的理论教育法、求实原则要求下的实践锻炼法、主体原则要求下的自我教育法以及层次原则要求下的系统教育法,在有规律性、针对性和创造性的运用中,达到既能使人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又能正确了解其自身,实现真善美与知情意的有机统一。最后,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现实实践,追寻人生观教育历史和建构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回归现实来解决实际问题。文章第六章主要是将前文所构建的科学人生观教育体系作为工具,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意义,进而探寻出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的时代特征,从扎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构建科学人生观教育理论、持续深化人生观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创新、落实“三全育人”从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中创新教育方法等方面,提出在现实域境下解决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路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