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rs-fMRI)低频振幅方法(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研究未用药特发性癫痫(drug-naive idiopathic epilepsy,DNIE)脑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与临床变量(病程)的相关性,提高对特发性癫痫(idiopathic epilepsy,IE)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资料与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门诊及住院癫痫患者,严格按照200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Against Epilepsy,ILAE)的诊断标准,经高年资儿科医师、神经内科医师进行筛选[1]的48例IE,其中未用药IE患者14例,其中男7例,女7例,用药IE患者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同时分别招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利手与未用药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4例作为对照组,与用药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4例。本研究得到遵义医学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受试者均被告知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且签署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所有被试均采用西门子公司超导型MR扫描仪Siemens3.0T TrioATim进行常规序列和静息态(resting state)功能序列扫描。静息态数据处理利用DPARSF_V2.0软件,基于MATLAB7.6和SPM8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先对原始图像预处理(包括图像格式转换、移除前10个时间点、时间校正、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空间平滑、去线性漂移及滤波),然后对ALFF进行两样本t-test统计学分析,并分析ALFF统计脑图与病程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未用药与用药组)与正常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均为右利手。与正常组比较,未用药组ALFF增加的脑区位于右颞下回、右舌回及右楔状叶,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右岛叶、左海马、右中脑、右额中回、左前扣带回、左扣带回及右顶下小叶。与用药组相比,未用药组ALFF增加的脑区位于左枕下回和双枕中回,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右额下回、左岛叶、右颞上回及右额中回。与正常组比较,用药组ALFF增加的脑区位于左颞下回、左颞叶、左海马旁回、左梭状回、左楔状叶、左额上回、右中央前回、右额上回、右岛叶、右额下回、右额叶及右胼胝体,ALFF降低的脑区位于左小脑后叶、左额内上回、右顶下小叶、右楔前叶及右额内侧回。未用药组右小脑后叶、左小脑扁桃体、右舌回、左眶回、左枕中回、左胼胝体、左尾状核、左额上回、左额内侧回、右楔前叶及左额中回的ALFF与病程呈正相关,右海马旁回、右颞上回、左颞上回及右中央后回的ALFF与病程呈负相关。用药组左小脑前叶、右中央旁小回、左中央前回及右额上回的ALFF与病程呈正相关,左梭状回、左额下回及左额中回的ALFF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ALFF可作为一种无创的脑功能研究方法,能检测出未用药特发性癫痫静息态脑功能变化,并与临床变量(病程)的具有相关性,为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