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而又常新的课题。也是一个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进入21世纪的中国,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胡锦涛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深入进行爱国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因此,对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社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成果的丰富发展,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自身规律在实践中矛盾凸显的理论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认识加强大学社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社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开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塑造。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本文借助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概括了爱国主义的涵义和特点,概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沿革,梳理了改革开放前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特点及成就。第三部分,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心理、情感、思想和行为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他们呈现四大新特点:感性与理性并存、隐蔽性和外显性相交织、感染性与可塑性同在、动机与效果不相统一;第四部分,基于对上述特点的分析,指出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在内容上缺乏时代性,在形式上缺乏多样性,在工作上缺乏实效性。并进行了成因分析,其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第五部分,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大学社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的对策:除了指出加强新时期大学社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有效途径;还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充分探讨了如何形成社会合力并发挥其作用努力开创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第六部分,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