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SFI)、光热耐痛阈的行为学研究以及对脊髓、坐骨神经损伤点、腓肠肌这三个部位的形态学研究证实电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 SNI)的有效性。通过脊髓、坐骨神经损伤点这两个部位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tein,MBP)的表达,血清中MBP、MBP抗体的表达,从髓鞘修复的角度进一步阐释电针治疗SNI的机理。[方法]选用坐骨神经夹持损伤模型SD大鼠为实验动物;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电针组采用电针仪治疗,电流2mA,频率为5HZ,疏密波,选取的穴位为伤侧环跳、殷门、阳陵泉和承山。行为学采用热耐痛阈观察大鼠感觉功能恢复情况;SFI检测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形态学采用HE染色及髓鞘染色法(砂罗铬花青法),脊髓、SN损伤点HE染色及髓鞘染色主要观察神经元、神经纤维、髓鞘的损伤及恢复情况;腓肠肌HE染色及肌细胞直径测量观察靶组织损伤及恢复情况;染出来的片子放在400×光镜下观察分析并拍照。组织细胞学采用免疫组化法,定性定位分析脊髓、SN损伤点中NGF及MBP的表达情况;染出来的片子放在400×光镜下观察分析并拍照;使用Image proplus6.0软件分析计算照片的平均光密度。分子生物学采用ELISA法,定量测量血清中MBP及MBP抗体的表达情况;使用酶标仪检测各孔的光密度(OD值);用EXCEL做出标准曲线,算出各个样品的浓度。统计学采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最后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结果]1行为学结果1.1光热耐痛阈结果造模7天后,右(患侧)造模组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0次后,右(患侧)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2SFI结果造模7天后,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干预20次后,电针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形态学结果2.1腓肠肌HE染色结果造模7天后,正常组、假手术组:肌细胞核分布于肌纤维周边、结构清晰,肌细胞排列整齐、直径较均一,肌纤维间隙适中;模型组:有部份肌细胞核出现内移、结构模糊,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直径大小不一,肌纤维间隙变小,出现肌纤维坏死。模型组肌细胞直径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与假手术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部份肌细胞的细胞核与肌细胞脱离、排列紊乱,肌纤维坏死,肌纤维间隙变大,肌纤维间神经纤维部分出现崩解;电针组:肌细胞核结构清晰、分布于肌纤维周边,肌细胞排列整齐、大小均一,肌纤维间隙稍大。模型组、模型对照组肌细胞直径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大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P<0.05),电针组小于正常组(P>0.05)。2.2坐骨神经损伤点HE染色结果造模7天后,正常组、假手术组:神经纤维轴索及髓鞘完整、排列紧密,雪旺细胞细胞核清晰可见,神经纤维间毛细血管管腔形状规则;模型组:神经脱髓鞘、部分轴索崩解,雪旺细胞凋亡、细胞核模糊,神经纤维间毛细血管管腔形状不规则。干预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神经纤维肿胀、散乱,神经脱髓鞘、轴索崩解,髓鞘与轴索混杂形成卵圆体,雪旺细胞增生;电针组:病变有所修复,在坐骨神经周围可见再生的神经纤维,并有很厚的髓鞘包绕、轴索清晰,周边有大量雪旺细胞增生。2.3脊髓HE染色结果造模7天后,正常组、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核清晰,神经元尼氏体颗粒粗大清晰;模型组:神经元减少、核仁模糊,尼氏体减少。干预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神经元明显减少,肿胀裂解程度严重,有少量胶质细胞增生;电针组:神经元及细胞核结构清晰可见,神经元肿胀程度较轻,有少量新生神经元。2.4坐骨神经损伤点髓鞘染色结果造模7天后,正常组、假手术组:神经髓鞘清晰、紧密围绕于轴突周围,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部分神经髓鞘塌陷、变性、脱层、融合,轴突萎缩,少部分未变性髓鞘厚度变薄,雪旺细胞出现凋亡。干预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髓鞘化程度很低,绝大部分神经髓鞘变性、脱层、融合,轴突崩解,神经束之间间隙变大、排列紊乱,神经损伤厉害;电针组:髓鞘化程度很高,神经髓鞘清晰、紧密围绕于轴突周围,排列整齐,髓鞘外围见雪旺细胞量增多,细胞核清楚,但还有少部分神经髓鞘塌陷、变性、脱层。2.5脊髓髓鞘染色结果造模7天后,正常组、假手术组:脊髓白质区髓鞘结构完整、紧密、排列整齐,轴突清晰,外周胶质细胞核清晰可见;模型组:出现片状髓鞘溶解、断裂,结构紊乱,轴突开始肿胀,胶质细胞开始凋亡,整个视野空泡较多。干预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白质中髓鞘松散,髓鞘化程度非常低,轴索肿胀程度加重、崩解,形成囊腔,视野中有少量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核较模糊;电针组:髓鞘化程度较高,髓鞘、轴突结构完整,但髓鞘较薄、轴突直径较小,视野中有大量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核清晰可见。3ELISA结果3.1血清中MBP含量变化造模7天后,模型组血清中MBP浓度高于正常组(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0次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血清中MB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电针组MBP表达量与正常组接靠近,稍高于正常组。3.2血清中MBP抗体含量变化造模7天后,模型组血清中MBP抗体浓度高于正常组(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0次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血清中MB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电针组MBP抗体表达量与正常组靠近,稍高于正常组。4免疫组化结果4.1脊髓、坐骨神经损伤点中MBP表达情况造模7天后,模型组脊髓、SN中MBP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0次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脊髓、SN中MBP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对照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电针组MBP表达量与正常组靠近,稍高于正常组。4.2脊髓、坐骨神经损伤点中NGF表达情况造模7天后,模型组脊髓、SN中NGF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O.05),假手术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20次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脊髓、SN中NGF表达的平均光密度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对照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电针组NGF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1电针可以有效的恢复大鼠对疼痛的反应,促进大鼠SN感觉功能的恢复;可以有效的防止肌肉萎缩,从而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2电针可以保护大鼠神经元,促进胶质细胞增生,减少髓鞘、轴突崩解,促进髓鞘、轴突再生,从而促进损伤的SN修复。3电针可以促进NGF在大鼠脊髓、SN伤点中的表达,加快大鼠神经自我修复的能力。4电针可以降低MBP在大鼠脊髓、SN损伤点、血清中的表达,从而减少髓鞘的脱落,促进髓鞘的修复。5电针可以降低MBP抗体在大鼠血清中的表达,减少大鼠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减少对髓鞘的二次损伤,保护髓鞘。综上,本研究结果证实:电针疗法适用于SNI,可促进NGF表达,降低MBP及MBP抗体的表达,可加快神经髓鞘修复进程,从而加快SNI修复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