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麦不仅是畜牧业的优质饲草、饲料,也是麦芽和啤酒工业的重要原料,还是青藏高原地区藏族群众的主粮。近年来,伴随着畜牧业和啤酒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麦总需求量急剧增长,但由于其种植比较收益相对于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均明显偏低,农户种植大麦的积极性下降,大麦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产量也持续下降。当前,国内大麦的产量及质量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后者高度依赖国外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7年我国大麦进口量高达886.35万吨。现阶段,在我国耕地资源较为有限且又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满足国内需求的背景下,不能只靠大量增加要素投入来提高国内大麦产量。因此,研究我国大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充分发挥现有生产技术、提高各种投入要素利用率、进一步挖掘大麦生产潜力和提升大麦综合生产能力,都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麦生产的宏观特征与微观事实;然后,运用大麦种植户调研数据,基于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测算了农户大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还对我国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分布情况以及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等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麦种植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向云南、甘肃、内蒙古、四川等西部省份集中的变化特征;目前,甘肃、江苏、云南、新疆和内蒙古是我国大麦生产优势省份,我国大麦生产布局现状符合比较优势原则。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普遍存在技术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为0.8724,说明在现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投入水平下,如果能够减少技术效率损失,大麦单产仍有12.76%的提升空间;各省份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地区差异。在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种子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且为0.4461;化肥投入和机械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分别为0.1341和0.0312,表明化肥和机械对大麦增产均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都较为有限;农药投入和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分别为-0.1870和-0.0088;家庭成员有村干部的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更高;农户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农户加入合作社和大麦销售比例对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对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甘肃、湖北、河南和四川样本农户的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均显著高于云南样本农户。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加强大麦区域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大麦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的研发;其次,因地制宜地开展大麦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改善其种植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再次,优化大麦种植布局,增强大麦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最后,重点加强对优势产区大麦种植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大麦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