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龙王信仰是明代中期以后产生于洛阳万安山地区的龙王信仰。白龙王原名许三多,明代河南偃师白草坡人,生于明天顺五年(1454),卒年不详。传说他能“通天地之变,识旱涝之机”,农业技术娴熟,尤其善于观察天气。后来许氏修道于洛阳万安山,救死扶伤,驱瘟度厄,呼风唤雨,尤其特长,百姓以神供奉之,明世宗以万安山白龙潭之灵地赐之,故建庙于此,白龙王也由此得名。此后数百年,每逢大旱或者大涝,民众敲锣打鼓,进香祈祷,希望得到白龙王的保佑,白龙王信仰在豫西一度达到鼎盛。但建国后至八十年代,由于政治原因,众多庙宇被毁坏,白龙王信仰也被中断。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和民间文化的复苏,白龙王信仰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但这种恢复的背后,其实是多种力量共同建构的结果。 本文首先梳理了白龙王信仰的历史和民间生成,然后对白龙王信仰的发展和当代表现予以展现,接着作者分析了许氏后裔、政府和村委会以及普通信众是如何参与白龙王信仰的当代建构。在结尾,作者从白龙王信仰的当代建构出发,对民间信仰对于地方秩序的维护进行了讨论,认为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经过调试,对于地方秩序的维护是有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