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星系核/类星体(AGNs/QSOs)是活动剧烈的星系核心,其结构的物理性质及形成演化一直是天体物理研究的热点内容。基于一个收集样本,包括87个Palomar Green (PG) QSOs(z<0.5),44个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高红移QSOs(z>2),33个邻近AGNs和9个弱线QSOs(WLQs),我们探讨了紫外C Ⅳλ1549A宽发射线的起源,包括其等值宽度(EW)的Baldwin效应、超大质量黑洞(SMBH)吸积物理驱动以及发射线蓝移。(1)根据反响映射(Reverberation mapping,RM)AGNs的二维图像分解数据,本文给出了5100 A处单色光度的寄主星系贡献扣除的经验公式。并利用该经验公式,计算了基于Hβ发射线的单历元超大黑洞质量(MBH)、爱丁顿比率(Ibol/LEdd)。(2)对于PGQSOs和高红移QSOs的CⅣ紫外光谱进行了两成分分解(窄成分、宽成分)。通过统一的CⅣ轮廓分解,发现整体EW(C Ⅳ)与1549A处连续谱的光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即显著Baldwin效应;同时EW(CⅣ)与Lbol/Edd也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65和-0.68。在Baldwin效应上,宽成分的相关性系数要稍大于窄成分,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4、-0.56。在EW(CⅣ)与Lbol/IEdd的关系上,宽成分也是稍高于窄成分,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7、-0.58。除此之外,宽成分的EW普遍大于窄成分的EW,表明宽线区的内区的覆盖因子更大。(3)考虑到邻近的AGNs和WLQs,在更宽的Lbol/Edd参数范围内讨论了Baldwin效应以及它的物理驱动。对于Lbol/LEdd小于-3的源,它们不遵循EW(C Ⅳ)与Lbol/LEdd的反相关关系。WLQs遵循EW(C Ⅳ)与无量纲吸积率M的反相关关系。EW(C Ⅳ)与Lbol/LEdd(M)之间不同的相关关系支持了吸积盘自引力不稳定性形成宽线区的观点。(4)根据[O Ⅲ]线或Hβ线定出的系统红移,通过合成谱进一步确定了高电离C Ⅳ线存在蓝移。C Ⅳ发射线蓝移与EW(C Ⅳ)存在中等强度的反相关关系,与Lbol/Edd存在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暗示了辐射压可能是外流风的驱动者。基于C Ⅳ和Hβ的MBH差异与C Ⅳ的蓝移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性,表明基于C Ⅳ MBH的偏差可能受到来自C Ⅳ辐射区外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