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证治规律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Lantern5.0”软件和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所收集的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医案及经验进行分析,挖掘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可量化的指导,以提升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为来源,参考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名医医案及临证经验。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工具书,对证候要素及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处理,基于“Lantern5.0”软件和“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数据录入,分别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骨质疏松的辨证规则和组方用药规律开展研究。结果:1、272例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医案综合聚类为7个常见证型:脾肾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涉及肾、肝、脾、胃、肺、心等脏腑,涉及的病理因素有阳虚、阴虚、血虚、血瘀、气滞等。2、459首处方共涉及288味中药,补虚类药与活血化瘀类药物居多,中药药性多偏温平,药味多甘苦辛,常用药物有:熟地黄、当归、杜仲、牛膝、黄芪、茯苓、骨碎补、山药、甘草、淫羊藿等。通过K-means算法与回归模型聚类分析提取出5个核心组合,组合一包含熟地黄、当归、杜仲、补骨脂、黄芪、淫羊藿,组合二包含当归、熟地黄、杜仲、枸杞子、龟板、骨碎补,组合三包含当归、枳壳、杜仲、牛膝、白芍、酸枣仁,组合四包含桂枝、甘草、当归、黄芪、白芍、鸡血藤,组合五包含熟地黄、牛膝、杜仲、山茱萸、当归、山药。结论: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客观地对临床经验医案的证治规律与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2、现代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中药药性多偏温平,药味多甘苦辛,甘温之品可补虚、缓急、止痛,多用于治疗肾精亏虚、脾胃虚弱、正气不足、身体诸痛等虚证;佐以苦寒药物,可泻热、燥湿、坚阴,多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和瘀血阻络等实证,体现骨质疏松症的“甘温补虚,苦寒泻实”的治疗原理。3、现代医者在诊疗骨质疏松症时,望、闻、问、切合参,谨遵“辨证施治,病证结合”的原则,根据骨质疏松症人群生理病理特点,重视肝、脾、肾三脏,用药灵活。通过聚类分析所得的药物组方基本符合名中医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治疗思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通过对名老中医张望之教授眼科学术思想的整理,归纳总结张老对眼科疾病治疗的临证经验,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方法:从理论探究入手,主要运用文献学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广泛搜集和整理张望之教授的学术论著、医案医话、诊疗病历、论述张望之眼科学术思想的相关研究论文,并结合中医眼科学术思想发展的学术脉络与历代眼科著作,从学术渊源、诊疗思维、治疗方法和理论特点等方面,系统整理、归纳、分析张望之教授诊治眼科疾
学位
学位
目的:研究艾滋病腹泻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泻痢康胶囊通过调节艾滋病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来发挥其临床疗效的潜在机制。方法:1.对符合标准的60例病例进行分组,20例艾滋病腹泻患者为HIV/AIDS腹泻组,20例艾滋病感染无明显症状者为HIV/AIDS无腹泻组,2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每组患者的粪便,采用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别检测每组的肠道菌群组成。2.对20例艾滋病腹泻患者给
学位
目的:对中医治疗乳腺癌术后巩固期的医案进行统计分析,系统挖掘乳腺癌术后巩固期的症状、辨证分型、治则治法、用药规律、舌象、脉象等内容。对乳腺癌术后巩固期的证治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以期能够传承中医学术思想,为乳腺癌术后巩固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文献,筛选出乳腺癌术后巩固期的医案,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建立医案数据库,使用频数统
学位
文本细读必须建立于文学经典之上。整体把握与独特的解读视角,解读文本中语词的运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词语背后的意味,分析文本的谋篇布局及结构,感受文本的语境、情调和气氛,是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文本细读必须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一是开放性教学;二是互文性教学;三是互动性教学。这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期刊
目的:通过对“法于阴阳”理论的深入研究,剖析其中蕴含的养生思想,挖掘其对养生的指导价值,使养生实践回归经典。方法: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找有关“法于阴阳”的古代文献,结合《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学理论的相关论述,梳理后世对“法于阴阳”理论的继承与应用,最后归纳出“法于阴阳”所具有的养生原则。结果:1“法于阴阳”理论来源于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哲学认识中的阴阳之理是宇宙间万物的生存法则。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