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虫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它的显著的药理活性和生长条件的严格性导致其产量和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目前,人们都致力于利用虫草无性型人工发酵物代替野生虫草的研究。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保存的珍贵的虫草资源,本研究从虫草无性型及其相关真菌混合培养的角度对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和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ni)与地顶孢霉(Acremonium terricola)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依据实验室先前的研究成果,试验中选择了在成分和活性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2株古尼拟青霉和3株蝉棒束孢与1株地顶孢霉进行混合培养研究。利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对蝉棒束孢、古尼拟青霉和地顶孢霉之间的菌株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同一种属不同菌株间不仅在形态上差异很大,而且在对相同对峙菌株的影响也不一样,除蝉棒束孢菌株P2、P6,古尼拟青霉菌株P5与地顶孢霉菌株G1对峙培养时没有发现明显的菌落形态变化外,其余菌株之间不同程度出现菌落边缘菌丝稀疏或畸变现象。通过对蝉棒束孢和古尼拟青霉与地顶孢霉的液体摇瓶混合培养得到的菌丝体中腺苷、麦角甾醇、甘露醇和多糖的含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蝉棒束孢菌株P2与地顶孢霉菌株G1的混合培养时,在菌丝体得率、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甘露醇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的相对清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对蝉棒束孢菌株P2、古尼拟青霉菌株P5与地顶孢霉菌株G1的混合培养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分别绘制了三株虫草无性型及其相关真菌菌株纯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生长曲线,三种菌株具有三种生长曲线,蝉棒束孢菌株P2、古尼拟青霉菌株P5与地顶孢霉混合培养时的生长曲线都类似于地顶孢霉菌株G1纯培养时的生长曲线,通过对菌丝体中的成分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分析比较,蝉棒束孢菌株P2与地顶孢霉菌株G1混合培养时麦角甾醇含量、甘露醇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的相对清除率相对于G1和P2均可以提高的现象得到了验证,而古尼拟青霉菌株P5与地顶孢霉菌株G1混合培养时除生物量外其余指标均有下降现象。利用添加了蝉棒束孢菌株P2和古尼拟青霉菌株P5的发酵液的SDY培养基对地顶孢霉菌株G1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加入蝉棒束孢菌株P2的发酵液不仅对地顶孢霉菌丝体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地顶孢霉在SDY摇瓶中培养时的贴壁物质消失,而P5的发酵液的对地顶孢霉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同时利用添加了地顶孢霉菌株G1发酵液的SDY培养基对蝉棒束孢菌株P2和古尼拟青霉菌株P5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地顶孢霉发酵液对两种菌株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结合前面的研究结果可以推断,蝉棒束孢菌株P2与地顶孢霉菌株G1之间的微生态关系可能是互惠互利型,而古尼拟青霉菌株P5与地顶孢霉菌株G1之间可能为无关共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