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至今经历了500多年漫长的过程,国际收入分配问题是伴随着这一过程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对“国际间收入分配”进行研究不仅是对经济全球化研究的深化,更是对新的全球经济关系下国际收入分配关系的探讨,这是对经济学重大主题——收入分配进行研究的时代要求。
国际间收入分配的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运行形成新的国际经济关系才逐渐被社会所关注的。学者和社会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中国政府决策层在近一两年的政策制定中也显然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考虑。但是总体来说,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是非常系统。作者从2006年以前就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本文是作者几年来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整理归纳,但是鉴于作者的学识、数据掌握和时间的限制,仅就其中较为熟悉的财政、税收问题提出了一些探讨意见,其他问题有待今后继续研究。
本文基于作者的学习与思考,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角度入手,以历史眼光的对国际收入分配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区分为英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和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在本文绪论中对这两个体系绘出简图予以概括和说明)。在对当今国际收入分配格局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国应对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并对国际间商品和资本课税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探讨意见。总的来看,形成了以下七个方面的思路:
*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历史视角考察国际间收入分配的状况。
*总结归纳出经济全球化500年进程中形成的国际间收入分配的两大模式:英国核心模式和美国核心模式,并以模型示意。
*总结归纳出这两大模式的形成和运行的机制,尤其是对当今的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模式的运行机制,对两大模式转变的关键因素做了详尽分析。
*本文在研究经济全球化500年进程的每一阶段对国际间收入分配的方式进行了小结和描述。
*本文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的前提下,探讨了中国应对的经济战略问题。
*本文针对中国现阶段的问题,从当前国际收入分配格局考虑,提出了中国财政政策的建议。
*本文从国际收入分配的视角下对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中的税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并结合当前税收问题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逻辑安排,全文分为引言、绪论和六章正文内容。
引言主要叙述了经济全球化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概念和为什么要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来讨论国际收入分配的问题,即由此引出本文考虑中国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背景:国际收入分配的两大模式:英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模式和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模式。这两个模式实际上代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和超级帝国主义时代,又可以称为贸易帝国时代(或殖民帝国)和金融帝国时代。
绪论主要交待研究的缘由、相关概念、选题意义、文献综述、论文创新点及不足。提出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对国际收入分配的概念、含义予以界定,并简要说明本论文的分析思路和要点。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角度入手,首先将国际收入分配区分为英国和新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和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在本章中对两个体系给出篱图予以概括和说明。为以后几章研究的核心内容作铺垫,也便于更加清晰、简明地交待相关内容。
本文第一章对英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的形成和运行机制作了分析,并分析出这一体系下英国成为“贸易帝国”核心的原因。按照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理论,市场是收入初次分配的看不见的手”,但是在英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的形成和运行的核心因素却是“国际贸易”,西方国家因为拥有先进航海技术和武器装备成为国际贸易的“中间人”,在初始的国际贸易中获得最多的收入。
本文在第二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利用债权国身份压榨战后盟国获得分配利益,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美国债权国地位的巩固和加强是国际收入分配模式的转折点。正是由于大规模的政府间借贷关系取代了私人投资才改变了国际收入分配的决定力量。以金融为主要控制力量的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逐渐形成。在这一时期,英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时代的以金本位制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瓦解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的决定力量不再是贸易。这一过程是当前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形成的前奏和准备。
本文的第三章主要对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建立起来的,一直延续至今的“后布雷顿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美国利用美元破产的机会,摆脱了黄金兑换的限制,掌握了世界通行货币的无限创造的霸权。美国可以无须承担汇率稳定的责任而选择自主的财政货币政策。其他国家政府由于担心美国经济崩溃带来的全球危机对自己国家的危害,因此都愿意自动采取措施,保持美元的稳定。美国还利用世界银行和IMF等国际经济组织维持美元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地位,保持其霸权。美国采取种种手段获取美元的利益,同时利用以军事和科技为基础的国家力量推行国家主义的全球“美元收购”战略。这些已经完全不是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所能解释。
在这个体系中,美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了超额的国际收入分配,本文对这一体系的运行方式和维持方式进行了分析:
一是关于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分析。
二是关于美国利用美元霸权获得的多重收益的分析。
三是关于美国推行国家主义的全球战略企图实现“美元的全球收购”的分析。
本文第四章在前三章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运行规律的角度,提出了关于中国参与国际收入分配的经济战略的一点思考。在认识当前国际收入分配的美国核心体系运行的特征和中国在这一体系下的地位这两个前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战略:
一是加强中国政府经济干预的力度和范围,借鉴美国的国家主义措施,加强政府经济干预,这是应对美国国家主义全球战略的基础。
二是把握中国私有化、金融化的度,保持经济的独立自主,避免走入美国的“华盛顿共识”的窠臼。
三是把握对外开放的原则,建立新开放观。中国通过对外开放已经解决资本和外汇的缺口问题,但是利用外资的效果却并不好:既没有获得技术进步,也没有获得相应的税收收益,外贸依存度的偏高还带来了很大的经济风险。因此建立真正获得国际市场,实现科技进步与自主技术创新,减少对外资的依赖、获得相应的效益的独立自主的“新开放观”的战略十分必要。
第四是坚持按照“北京共识”中的关键一条“自主的经济关系”正确定位在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政策措施。坚持经济独立自主,坚持扩大内需,逐渐减少对外贸、投资的经济依赖。要在国际经济组织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国内利益优先的原则。
本文第五章,为在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下采取的财政政策进行了一点探讨。在当今国际收入分配体系下,中国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实行结构性减税这两个着力点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落实这两项政策的具体措施,并对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风险进行了分析。鉴于篇幅和研究的局限,本文仅对与财政政策配合的相关货币政策做了分析,对货币政策的具体研究有待以后继续。
第六章本文对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课税问题进行了一点探讨。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在英国核心模式和美国核心模式的国际收入分配体系下,国际间商品流动的主要障碍是关税,各国实施保护政策发展本国经济。英国实施自由关税的政策对它是有利的,但国际自由贸易的辉煌只维持了20年。美国在几百年间一直以实行高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保护其产业的发展。
随着美国实力增强,它开始鼓吹关税减让。但实际上ITO(国际贸易组织)就是因为美国不能获得控制权而流产。美国利用关贸总协定的缺陷和漏洞成功地实施保护主义,保持了其获得国际贸易利益的优势地位。在WTO时代,商品的国际流动中的关税和国内税麸同起到收入分配的作用。关税总体水平降低以后,美国并没有放弃关税的保护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反而频频突破WTO框架。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WTO有变成摆设的危险。在不放弃关税工具的同时,国内税在国际商品流动和国际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也显现出来了。
然而在国际资本流动的领域,美国却极力清除税收障碍。美国通过率先的税制改革,降低所得税,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税收竞争。减轻对资本的课税,无疑对拥有充足资本要素的美国最有好处,对拥有商品和劳务要素的国家却是一种损害。本文还从国际收入分配的视角对国际避税问题和中国的逆向避税观象进行了分析。